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邱睿)今年以来,永和县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市委“服务群众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将市委、市政府的“一百千万”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确定了“6163”服务群众项目建设,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截至10月底,该县确定的6件为民大事已完成4件;县直各单位确定的127件惠民要事已完成108件;乡镇确定的42件便民好事已完成36件;村级(社区)确定的241件利民实事已完成197件。
“6163”服务项目即:县上确定6件为民大事,每个县直单位确定1件惠民要事,每个乡镇确定6件便民好事,每个村(社区)确定3件利民实事。县委把推进“6163”服务项目建设、落实“定查评”工作法和开展基层组织“三不”问题专项整顿,作为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制订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服务群众年”活动,落实“定查评”工作法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6163”服务项目和落实“定查评”工作法进行年中督查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全县乡、村两级和县直各单位普遍成立了开展“服务群众年”活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结合落实“定查评”工作法,把本年度要为群众解决的惠民、利民、便民的大事、实事、好事,通过群众提议、组织商议、会议决议的方式,定出年度目标任务、定出落实的具体措施,切实把要办的大事、实事和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定在群众最关心的地方。建立台账,将确定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件实事、每一步要求,全部落实到人,做到项项任务有人抓、件件实事有人办,及时向党员群众公示,接受监督。同时,县委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担负起职责,对“6163”服务群众项目落实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工作落实,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对工作开展好的单位进行表扬,对落实力度不够的、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批评。
在“6163”服务群众项目的实施中,永和县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全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城乡共建”活动,县直各部门、各单位根据业务不同、情况各异、帮扶力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做到“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各尽所能,各具特色。县财政局筹资5万元,为所包联村芝河镇后桑壁村,修建过水桥一座;筹资14万元,修通15公里田间路。县国土局筹资2万余元,为南庄乡百湾只村铺设4000米水管,让该村村民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县档案局、史志办结合单位实际,为包联的芝河镇城关村整理历年档案,协助该村编写了一部反映该村发展变迁的村史,目前已形成初稿。
县信访局为包联的坡头乡呼家庄村,化解了两起矛盾纠纷。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各尽所能,全力帮扶,形成了浓厚的帮扶氛围,全县涌现出一批交通、水利、环保、卫生、项目、科技等各行业帮扶共建的先进典型。截至目前,全县83支下乡工作队,争取项目43个,为民办实事135个,解决发展难题85个,帮扶资金达576万余元。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