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实干者 百姓贴心人
——记永和县坡头乡索驼村“第一书记”李之炜
临汾新闻网讯 2016年11月下旬,一纸源自市委组织部的选派调令,让“80后”李之炜与永和县坡头乡索驼村结缘。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将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带领索驼百姓脱贫摘帽奔小康。
虽然之前已在机关岗位上工作10年有余,但打小在隰县山村里长大的他对农村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也一直渴望能在基层一线的岗位上得到磨砺与历练。在获知选派消息后,李之炜心头涌动出一种压抑不住的亢奋与激动,当天他就起程开赴索驼村。
深入走访 吃透村情
索驼村位于永和县坡头乡政府东南方向,区域面积19平方公里,包括索驼村、贺家崖村、杏渠村3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75户7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0户,村里以老弱病残为主,年轻人大都在外地打工。农业耕地仅3000余亩,百姓收入主要依赖玉米和核桃。
“履新”伊始,李之炜坚持吃住在农村。3个多月里,他每天都要去老百姓家里坐坐。或许是隰县与永和县地缘相近的缘故,老百姓更喜欢他说隰县话,说这样听着倍感亲切。
“村头高速搅拌站夜间发出的轰鸣噪音和造成的粉尘污染,严重影响到村民生活。这让大家牢骚满腹、意见很大。”李之炜告诉记者,此后连续几天深夜,他都专门跑到工厂附近调查取证。拿到证据后,他迅速联系有关部门,对高速料场进行关闭封停,一举破解了深夜噪音扰民的大难题。
走访中,李之炜重点对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家庭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进行深入细致地摸底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贫困户电子档案,就致贫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做到人口数量清、致贫原因清、贫困程度清、家庭需求清“四清”。
驻村3个多月来,他深入群众200余户次,协调县教科局扶贫工作队入村开展活动5次,看望慰问老党员、贫困户50余户次,为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 同心同向
在连续深入摸排的过程中,该村干群关系紧张、村民频频上访、党组织形象受损等各类问题渐次浮出水面。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求,李之炜提出要加强村委班子团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思路,把开展党建工作、严肃党组织生活作为甩掉难点村、贫困落后村帽子的核心抓手。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他进一步明确了5条工作思路:重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保障开展党建工作的阵地;严肃党组织生活,加强学习,统一村“两委”班子成员思想;严格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党务、村务公开;注重落实规定,确保廉洁自律;调动党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党员为民服务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努力,村“两委”班子精神状态明显转变,党员队伍建设有了显著加强。
创新思路 脱贫有“方”
“我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全靠党的政策,让我们加入合作社,年收入能过万元!”不久前,在永和县坡头乡索驼生态农场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大会上,71岁的贫困户李文达用力摁下红手印,在入社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事实上,索驼生态农场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正是索驼实现整村脱贫目标的关键一步。
过去索驼村主要以种植玉米和核桃为主,村民收益少,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大多年老体弱,基本没劳动能力。
走访调研过程中,李之炜发现村里有一座个人独资企业“永和县百头牛业养殖场”。负责人李亮很有经营头脑,发展养殖业经验丰富,已经初见成效。同时李亮也有帮助村里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业稳定脱贫的主观意愿。
李之炜深思熟虑一番,决定考虑吸收李亮同志入党,同时在村里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目的就是通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贫困户稳定脱贫,真正落实践行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
2017年1月,索驼生态农场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采用“党支部+企业+党小组+合作社”的模式,旨在探索出一条合作社成立党小组带贫困户、贫困户参与组织化生产经营的发展新路。
情系冷暖 群众点赞
“村里条件虽然艰苦,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我的工作进度。”3个月以来,李之炜平均每月的驻村时间都在25天以上,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这一切都彰显出他责无旁贷、奋发作为的担当精神。
“要想富,先修路”。索驼村委的贺家崖和杏渠两个自然村,至今没有一条硬化的水泥路,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李之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和县发改委积极沟通,最终顺利争取到两条新建通村水泥路的项目支持。
李之炜始终心系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想办法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困难户任世忠患有心脏病,医生建议进行心脏搭桥手术。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任世忠一直保守治疗,效果越来越差。得知这一情况后,李之炜第二天一早就去县农村医保中心了解慢性病的申请办理程序和新农合报销标准,又去县医院咨询心脏搭桥的手术费用和有关常识。当天他就返回村里把情况逐一告知,让任世忠感动不已。
贺家崖村贫困户李金明,靠给别人放羊打工为生,他的大儿子李海军,在西南科技大学读书。谁曾想,李海军从2016年2月19日离家返校,从此销声匿迹。经和学校联系,学校方面表示李海军一年多没来过学校。面对伤心欲绝的李金明一家,李之炜向他们保证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忙找回李海军。第二天,他就带着连夜写好的报案材料去县公安局报案。
“公安局计划先联系四川那边的公安局,看能否帮忙找到李海军。如果实在找不到,再从永和派警力去四川那边找人。目前这件事正在抓紧落实,你们放心,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帮你们找回儿子的。”从县公安局回来后,李之炜第一时间把有关情况说给李金明。3月2日,县公安局传来喜讯,李海军在四川绵阳被找到。
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时间一长,完全颠覆了老百姓对驻村干部只是下来走走过场的看法,“这个后生能给咱办实事,是个好书记啊!”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