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
——六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两会”精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近六成,全市发展的基础在“三农”,难点在“三农”,潜力也在“三农”。我市“两会”明确指出,要扎实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各级各部门必须牢牢把握“三农”工作主动权,以农业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任务,以新农村建设为主攻方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使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牢牢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就是要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严守耕地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红线,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扎实推进粮食创高产工程,确保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20亿公斤以上。
牢牢把握“三农”工作主动权,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处理好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在指导思想和发展的路径上,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集约发展转变,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强力推进“四个百万亩”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支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继续抓好“两平台一通道”建设,巩固完善市、县、乡、村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做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加农民收入。要把农民增收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鼓励引导发展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强化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不断拓展农民经营性增收渠道,千方百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我市是全省贫困面较大的地区之一,按照2300元的标准,全市目前还有42万贫困人口,占全市农业人口总数的17.8%,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着力抓好干部驻村帮扶、定点扶贫、金融扶贫、整村推进和外资扶贫等各项扶贫开发重点工程,努力实现6.45万贫困人口脱贫,减少60个贫困村,确保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平均水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彰显了党和政府勇于担当、为民纾困的坚强决心。各级各部门要本着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确保“餐桌上的安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加快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研究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切实把中央、省、市的各项惠农、强农、兴农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就能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让希望的田野焕发勃勃生机、结出累累硕果。(评论员)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