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举全力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02-09 08:42: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范韶华) 2017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脱贫攻坚的新政策、新部署、新要求,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打造亮点,补齐短板,奋力争先,举全市之力统筹推进省市扶贫重点工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全市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易地搬迁扎实推进。我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头号工程和重要举措,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大力推进。2016年10个项目县实施158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313人,同步搬迁2567人。截至2017年12月底,全部达到入住条件。2017年11个项目县实施21467人,其中建档立卡17484人,同步搬迁3983人。截至2017年12月底,已全部开工,竣工涉及20627人;规划建设199个安置点,主体竣工192个,竣工率96.4%,超额完成36.4%,投资完成额占当年任务的143%,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任务。

  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我市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高定位,严要求,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建立了产业扶贫项目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468个贫困村实现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五有”全覆盖。全市2.98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带动脱贫,比目标任务2.95万人多300人。

  生态扶贫加快推进。我市大力实施“五个一批”生态脱贫,扎实推进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退耕还林方面,完成退耕还林24万亩,国家和省补助资金已全部兑现,涉及贫困人口2.9人;生态治理方面,将扶持发展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作为重要载体,10个贫困县参与造林的扶贫合作社231个,完成造林45万亩,支付劳务资金7636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9万人;生态保护方面,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参与森林资源管护,5个国家级贫困县聘用贫困人口653人作为护林员,10个贫困县被天保工程吸收的贫困人口管护员1507人,非天保区吸收贫困人口管护员105人,惠及贫困人口6364人。

  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落实。我市着力推进社会保障各项政策的落实,义务教育全面实施“改薄工程”,基本医疗全面实施健康扶贫行动计划,提前完成健康扶贫“双签约”工作任务,筹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1.64亿元,工程已全部完工,5.2万贫困人口受益,农村危房改造2721户,危险土窑洞改造691户,切实为贫困群众谋利益。

  贫困村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我市狠抓贫困村提升工程,不断提升贫困村的发展能力。交通方面,把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重要抓手,10个贫困县完成1943.98公里,具备通客车条件的建制村1019个,已有913个通了客车。水利方面,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投资16415万元,受益5.2万贫困人口。

  金融扶贫助民增收。我市切实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市县两级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推出“再贷款+”“股加贷”“牵手贷”等10余种扶贫新模式和产品,不断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2017年,省下达我市扶贫小额信贷任务66900万元,完成80178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20%,支持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6929户。

  光伏扶贫稳步实施。我市把光伏扶贫作为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稳步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全市已建成的299座村级光伏电站累计发电3059万度,结算电费1019万元;9座集中式地面电站已有7座并网发电,累计发电8850万度,结算电费713万元。

  电商扶贫示范带动。我市把电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创新模式积极推进,10个贫困县共建成22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700余个村镇电商服务站。利用电商平台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网络销售,对接农副产品上线品种102种,电商交易额800余万元。

  社会扶贫扎实有效。我市坚持和完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大力推进企业帮扶,全市参与帮扶的民营企业达到110家,投入资金25791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71个,帮扶贫困村164个,帮扶贫困人口12007人。积极开展商会帮扶,市直17家商会与贫困村开展对接,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通过建立大学生扶持项目、提供外出劳动力就业岗位平台、发展村民自主创业等方式,对贫困群众进行帮扶。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