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四月,春光烂漫,草长莺飞。行走在汾西县大地,阵阵暖意扑面而来:桃临公路汾西北段改扩建工程现场,机声隆隆,车辆穿梭,一派热火朝天;山西其亚铝业项目建设工地,一台台机械在轰鸣作业,一队队工人正挥汗如雨……全县干部群众正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感召下,以冲天的干劲奋力谱写新时代汾西转型发展新篇章。
今年以来,汾西县按照省委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目标定位和市委“345”战略部署,确立“1138”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咬住2018年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持续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大战役”,着力抓好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民生改善、安全稳定、六城联创、乡村振兴、企业家队伍建设“八件大事”,在开启新时代汾西转型发展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抓项目,强基础,积蓄新动能。项目建设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汾西县紧抓省委、省政府“转型项目建设年”机遇,今年确定实施涉及农业、工业、文教、环保、城建、交通、民生等领域的重点工程43项,总投资18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3亿元。同时,抢抓全省“供改综改”的政策机遇,与省市有关部门对接,完善开发区申报各项前期工作,支持山西其亚铝业项目通过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置换产能,年内将实现首期240万吨氢氧化铝项目投产达效,加大酸铁联产项目推进力度,促进项目落地开工,使开发区成为产业转型的主战场,为县域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
抓产业,助脱贫,构建新体系。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汾西县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积极顺应时代变革,聚焦特色产业,构建脱贫攻坚新体系。今年投资3亿元,建设单批存栏3万只规模的肉鸡养殖大棚90个,新建3000万只规模的屠宰加工生产线1条、两万吨规模的熟食和调理品加工生产线1条;投资500万元,实施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2.5万亩;投资1500万元,新建玉露香梨基地1万亩;投资9630万元,新建乡村光伏扶贫电站13兆瓦。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问题,完成县城、乡镇集中安置房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持续推进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基础设施扶贫、企业扶贫、重点工程扶贫、培训就业扶贫、社会扶贫等13项扶贫行动,形成具有汾西特色的大扶贫格局。
抓招商,引投资,打造新平台。汾西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机遇,按照省市开展“六最”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的要求,牢固树立开放兴县的招商理念,坚持项目招商、靶向招商,加强与山东诸城外贸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在黄粉虫、肉鸡出口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产品、提升质量,扩大外贸出口品种和规模。积极引进新希望六合集团战略合作伙伴,整合技术、管理、资金、信息、市场等要素,把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实施汾西新中学、汾西大医院等PPP融资项目,全力打造转型发展新平台。
抓民生,促和谐,提升幸福感。汾西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中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该县筹资1.35亿元,办好10个方面32项利民为民实事。投资2756万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投资469万元,开展就业培训工作;投资159万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1364万元,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投资193万元,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投资245万元,开展农机技术推广;投资7817万元,落实城乡居民医保补贴;投资168万元,落实高龄补贴、“五保”供养等民政优抚工作;投资97万元,配套建设农村文体设施;投资215万元,修缮真武祠等旅游景点。
抓安全,保稳定,营造好环境。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汾西县认真落实省委“三个坚决防止”的要求,牢固树立“总体安全观”,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安全生产“四个清单”,坚持安全督查“四不两直”,坚持县级领导包乡镇(区)、县直单位包重点村、乡镇干部包重点矿区、支村“两委”包问题矿点等工作机制,持续加大打击非法采矿工作力度。投资建设全域视频监控系统“雪亮工程”,提升技防能力。认真落实信访接待、包案化解工作制度,推行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畅通、规范、依法、有序的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强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坚决铲除“保护伞”,防控金融风险,形成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为全县转型发展创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抓城建,美生态,共建宜居城。汾西县把城市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在“三垣一城”A字形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引深开展“国家卫生城镇、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城、省级平安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六城联创活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今年将实施十五大工程:筹资8.5亿元,实施南街、府西、晨曦、马沟村“四大”城中村改造项目;筹资3.9亿元,实施汾西大道东延、阳光大道绿化、西大街改造、永安小区公租房建设、马沟河流域环境治理一期二期“六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筹资7.8亿元,实施汾西新中学、汾西大医院、幸福养老院“三大”公共服务项目;筹资1.6亿元,实施福泉大厦、西大街商住楼开发项目,实现“三垣一城”由“扩张”到“提质”的跨越。持续实施“垃圾不落地”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共建美丽宜居家园。
抓振兴,重改革,焕发新活力。乡村振兴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汾西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七个方面”基本路径,积极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北掌水库和连接线工程,全力建设赵村垣3万亩田园综合体示范区。进一步完善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筹资4.7亿元,建设佃坪至姑射山旅游公路15公里,新建和改造覆盖全县8个乡镇的“四好农村路”322公里,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美丽宜居示范乡村。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的政策,确保承包面积、经营权证书、合同“三到户”,落实土地流转“以奖代补”政策,带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组建集体经济组织,努力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活动,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努力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变成现实。
抓企业,建队伍,培育新主体。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最宝贵的资源财富。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全省企业家大会对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作出专门部署。汾西县牢固树立“企业家强则汾西强”的理念,引导企业开发个性化、特色化产品服务,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经贸洽谈、产销对接,全力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创造发展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人身权,依法依规履行承诺和协议,建立企业家维权服务平台,让企业家放心经营、放手发展,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质量标准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改革促转型,靠改革促发展。加大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干部入企服务常态化,加强干部驻企帮扶,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努力培育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经营能力强、富有远见、诚信担当的企业家队伍,与县委、县政府同心同德、同心同向,携手谱写全县新时代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篇章。(侯建兵)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