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归去来兮,那洁白如雪的精灵——我梦中寻觅的大鸟……”
近日,因及时将一只受伤的黑鹳送至临汾市动物园接受救治,洪洞市民侯红兵受到了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荣誉表彰。
鹳,羽毛灰、白或黑色,成群迁徙,主食鱼、蛙等。因对吃食挑剔,而有鸟中“贵族”之称。我国的黑鹳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侯红兵救助黑鹳,发生在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这里每年都会有8、9起市民救助受伤珍禽的爱心行为。为此,湿地公园里修建了2处鸟类救助站。
该县野生动物保护站负责人王二虎介绍,2017年本底资源调查统计,公园内有野生动物24目56科164种,比建园前增加了19种。其中,不乏黑鹳、大天鹅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2018年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为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等3家公园正式授牌,我省正式挂牌的国家湿地公园增至8处,临汾市在该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该湿地纵贯洪洞县境,北起堤村乡杨洼庄村,南至甘亭镇天井村,规划总面积1295.01公顷,湿地率80.04%,集休闲健身、观光旅游和科研科普于一体,犹如汾河婀娜身段上一颗璀璨明珠,在槐乡大地熠熠生辉。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汾河一度几近枯竭,浊水残喘。“作为一个寻根者”,著名作家李存葆曾二进临汾和洪洞,在发出“洪洞,华夏的大半部古文明史在你这里浓缩”惊叹的同时,面对这“几步即可跨越的臭水沟”,“心中顿生茫茫然无限空虚的感觉”。数日寻鹳未果,临别之际,只得在心中默默呼唤:归去来兮,那洁白如雪的精灵——我梦中寻觅的大鸟……
其实,游子心中的呼唤,也正是历届洪洞县委、县政府所急所盼。多年来,槐乡儿女治汾的脚步从未懈怠。
特别是近年来,该县牢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创建过程中,坚持高标准、规范化、常态化导向,打好“建、管、育”组合拳,努力实现了“一川绿水、两岸锦绣”的美好愿景。
在建设中,该县既有还我青山绿水的大手笔擘画,更有对落后产业的“刮骨疗毒”。
2012年启动以来,该县修复湿地47.8公里,建成8个景观广场和300米文化长廊,建成500多亩人工湖,形成水面3000多亩。
自2015年被批准为建设试点后,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该县进一步加大了治理力度,强力推动《山西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6—2020年)》落地,共实施植被和水禽栖息地恢复、封滩育草工程1071亩,建成300亩生态植物园和40余万方的荷花长廊。目前,在湿地内分布有野生植物维管束植物89科296属555种,甚至在多处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
2017年,该县完成了两家大型企业的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程和两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并关停取缔小散乱污企业176家。
为力促湿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该县将湿地维护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出台专项管理办法,成立3个管护专业队、3个管护站和森林公安警务区,配备5辆巡逻车、6个GPS,在经费、机制、队伍和设备等方面做到了“四个到位”。
野生动物保育和科普宣传教育并重,是该县的特色。通过栽植湿生植物和浆果树种,为水禽提供了隐蔽空间和食物来源。特别是春秋两季,大批迁徙水鸟在公园停留、栖息、觅食,近800公顷的保育区俨然成了野生动物乐园。
除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重要节点开展科普宣传,该县还修建了1个科普宣教馆、300米科普长廊,2条动物监测样线,3个观鸟台,设立了17个植物生存状况观测点,设置了800余块标识牌,常年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学习教育,并与专业研究所合作,开展动植物资源、水鸟迁徙规律及种群动态变化研究。湿地公园成了科普宣教和科研监测的新平台。
经过省、市有关部门多次指导,该县在2018年7月31日迎来了国家林业局最终验收,并获高度肯定。2018年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宣,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跨入国家级大家庭。“至此,在上级有力指导下,我县坚持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提前两年完成了建设任务”,湿地管理中心主任吉小虎介绍道。一座涵盖生态保育、恢复重建、科普宣教、合理利用和管理服务五大功能,包括河流、沼泽和人工湿地3类4型的平原特色湿地公园在广阔的槐乡大地铺展开来。
汾河湿地公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逐渐显现。
自建成,湿地公园就成了全县人民日常休闲健身的首选之地,摄影爱好者的拍片佳地。该县也多次举办了自行车骑行赛和“大美汾河”主题摄影展、书画展。
特别是,由山西省体育总会和临汾市联合举办的“尧王杯”百里汾河骑行自行车公开赛,连续两届都将赛事终点选择在紧邻的大槐树民俗饭店前。2018年9月22日,在第二届公开赛结束后,来自北京的苏湘平感慨道,我觉得这个赛事影响挺大,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好多经常得奖的选手都来了,而且这边的风景也挺美,今天天气特别好。
优美的环境不仅积聚了人气,更搭建了经济振兴的新平台。该县积极贯彻落实全市“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战略部署,依托湿地公园,规划了总占地9平方公里的河西新区,打造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
以建设现代城市精品区、文旅核心区和城乡生态文明区为引领,该县大力实施“新区打拼”战略,河西新区主干道洪达路通车,新区供水改扩建工程扎实推进, 拉大了城市框架;实施了千亩杂交构树育苗种植项目, 催生了发展新业态;大西高铁客运站游客集散中心和恒富温泉度假中心投入运营,红军八路军纪念馆和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创成国家3A和5A级旅游景区,提升了景区品质,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水滨新城渐成规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洪洞的治汾事业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2019年,该县将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治理,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加强企业深度治理,深入开展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完成洪安涧河河道治理二期工程,促进汾河水质持续好转。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一河西湖画卷,两岸苏州园林”的大美汾河景象在槐乡大地已然展开。(李安安)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