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创优“软环境” 筑牢“硬支撑”

2017-09-14 08:47:2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初秋时节,无论身处机器轰鸣的车间,还是塔吊林立的工地;无论是在拔地而起的企业,还是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平阳大地处处呈现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震撼场面。这是我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持续转变作风、大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中出现的可喜成果。

  打响集中整治“攻坚战”

  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是解决我市当前营商环境存在问题、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之举。良好的营商环境更是一个地方发展的软实力、竞争力和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创优全市营商环境,我市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以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开展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无审批和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机关干部入企服务常态化、在建重点工程项目无障碍施工、“涉企合同执行难”整治、打击恶意逃废金融企业债务、化解企业担保链风险、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减证便民、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1+9”专项行动为突破口,扎实开展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重点制订了《临汾市2017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领导组,召开高规格的会议进行安排部署,领导组下设6个专项行动小组。各专项行动牵头单位制订了详细的行动方案,列出了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了责任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坚持问题导向,形成了问题清单、原因清单、措施清单。各牵头单位每月定期向领导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推进过程中,市政府领导积极协调,多次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开展。

  目前,全市“1+9”专项行动推进顺利,各县(市、区)已全部召开工作会议,制定行动计划。全市整体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打好简政放权“组合拳”

  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是省、市重点工程,市委、市政府、临汾经济开发区和洪洞县以及市直有关部门强化服务意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明确包联领导、包联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迅速推进、快速达效。

  “项目前期办理工商、税务等手续时,由于人生地不熟,我们当时一筹莫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临汾经济开发区安排了专人为我们全方位服务,原本计划3个月办理所有手续,结果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办理完毕。”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维来深有感触地说。不仅如此,随着该公司产量的不断提升,原有的仓库不够用,当地政府及时为企业新增6500平方米厂房,投资78万元购置取暖设备,为园区工人过冬提供保障。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最优发展环境才能赢得最大发展生机。我市制定了《减证便民专项行动计划》,明确了部门梳理上报、市编办依法审核、市政府法制办合法性审查的工作流程;为增强《方案》的指导性和操作性,编印了《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工作手册》,确保了各部门梳理上报的事项标准统一、形式统一。抽调专门力量组成3个审核组集中开展审核。截至目前,已审核23个部门(单位)的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及其他具有审批性质的事项144项,涉及前置申请材料860项,保留787项,取消73项;涉及年检年审2个部门6项,全部予以保留;未涉及政府指定培训事项。

  优化营商环境,要把简政放权与加强服务结合起来。我市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专项行动中,我市建立项目落地专项督查机制、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统筹推进机制、承接地代办服务制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领导分包责任制、建立签约项目落地通报制度,拓展投诉渠道,出台《企业投资项目推行承诺制无审批管理实施办法》等多个文件,支持企业投资项目无审批管理。1至7月,我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06个,总投资953.1亿元;招商引资落地项目48个,总投资额302亿元;开工项目66个,总投资353.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3.2亿元。全市各地正在掀起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狠抓项目落地工作新热潮。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2016年11月,山西华翔集团决定以招商引资项目为基础,全面打造华翔新型装备制造产业园。但面对项目落地的配套设施,却无法解决电、水、地等问题。关键时刻,洪洞县、临汾经济开发区成立了招商引资华翔项目服务组。服务组解决了首批项目试生产的电力需求问题,并支持华翔建设华翔园区的11万KVA变电站项目,解决了园区供排水和招商引资新增项目员工住宿用地的问题。

  精准的举措,精准的服务,这是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帮扶企业的一个缩影,背后折射出全市上下转变服务理念,用真情、用真心去为企业、为项目服务的生动实践。

  在帮扶企业的过程中,我市强化过程服务,深入企业、深入项目工地,主动上门提供服务,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更高的满意度。除了发挥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外,我市还把领导干部入企服务作为重头戏来抓,实行市四套班子领导包联重点工业企业和项目的“双包”措施。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结合实际,制订本区域和本领域具体的包联方案,形成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的包联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帮扶工作。

  开展在建重点项目无障碍施工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安排部署,也是打造“六最”环境的具体落实,对进一步优化重点工程建设环境、加快重点工程推进速度、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按照“五个一”工作,制订一个实施方案、召开一次推进会议、集中开展一次问题摸排、分解落实一级领导包联、做好一系列问题整改,扎实推进专项行动。在摸排问题的同时,各级各部门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加大协调解决力度,目前已协调解决问题7个。

  “涉企合同执行难”整治专项行动中,我市两级法院已经按照行动计划,开始对案件进行剔除,已执结申请人为企业的案件17件,执结金额1603.93万元,执结被执行人作为企业的案件共39件,执结金额844.54万元。

  打击恶意逃废金融企业债务专项行动已有1家企业、2人次的案件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其余案件正在积极协调督促。

  为进一步做好担保企业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市工作组联合市银监局,对辖内银行业贷款互联互保需关注企业情况进行梳理,形成了需关注企业名单,涉及我市10家企业。

  社会治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我市制定印发《开展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治理行动计划》,以打击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4个方面22类问题为重点,保证企业生产、重点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印发《临汾市公安局优化营商环境三十八条措施》,进一步细化了工作措施,严厉打击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共摸排全市企业周边废旧物品收购摊点133家、出租房屋1688家、流动人口4430人,结合摸排情况,整治废旧物品收购摊点20家、出租房屋309家,查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治安案件1起、拘留1人。

  家有梧桐凤自栖。优良的营商环境,对一个城市来说,像空气、阳光一样,须臾不可缺少、片刻不能忽视。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投资成本低,企业就到哪里发展、资金就往哪里聚集。下一步,全市上下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政策措施、切实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勇于探索,主动作为,把营商意识、营商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化于制、实化于效、量化于果,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