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与死神赛跑的守护者

2017-10-16 09:00: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要是没有这些医护人员,我现在命都没了,是他们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的!”10月11日,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内,半坐在病床上的尧都区枕头乡米居村村民郑金连声音微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一个月前,64岁的她刚刚经历了一场与时间博弈的“生死战”,现在已经基本康复,再有一个星期就能出院回家了。

  把郑金连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是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薛虎团队,此次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这个差点儿让郑金连下不了手术台的病症叫“主动脉夹层”。

  “这种病发病非常突然,基本表现是胸、背或腹部出现撕裂般的疼痛,很容易误诊成冠心病。”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王振东对记者介绍说。在郑金连的回忆中,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剧烈胸痛确实不仅来得突然,更使一贯坚强的她大汗淋漓、几近休克。

  据王振东介绍,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症状继续加重,就会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死亡率非常高。80%的患者死于发病48小时之内。值得警惕的是,80%以上“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患有高血压。

  9月18日下午,被家属火速送至市人民医院的郑金连在急诊检查时发现患有“主动脉夹层”,并伴有呼吸衰竭。尽管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薛虎有着丰富的心胸外科急症处理经验,但郑金连的手术对他来说依然充满了挑战。“为了完成这台手术,我们必须对患者进行深低温停循环。停循环的风险非常大,目前人类深低温停循环的时间极限只有60分钟,我们当时给自己定的时间是手术必须在45分钟之内完成,用时越短,对患者的康复就越有利。这就意味着手术过程中必须争分夺秒,只有一次机会来完成多处血管的吻合,绝对不能有出血渗血情况发生。”

  最终,薛虎团队在34分钟的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内,完成了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冠状动脉移植,以及头臂干修复等诸多环节,成功挑战了这一在国家级的心脏中心都被列为高难度的手术,实现了心脏外科技术的新突破。截至目前,市人民医院已成功完成了三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均已康复,其中一个患者已经出院。

  其实,“主动脉夹层”这个听上去陌生的名字在我市已经属于高发病。“这个病不发作不要紧,一旦发作可能会直接致命。10月9日那天医院急诊科一晚上就接收了三个这样的患者,其中一名患者还没等到手术,人就没了。”王振东对记者介绍说,高血压、动脉硬化、结缔组织病、先天性心血管病、外伤等都是可能造成“主动脉夹层”的原因。高血压患者尤其需要注意日常的血压控制,按时吃药、按时测量,发现有胸痛、背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防范于未然。

  “这样的一台手术需要10到11个人完成,还需要ICU科、急诊科、CT室、超声科、体外循环科等十余个科室的通力配合。”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乔长英对记者说:“这几例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对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疗团队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全院协同作战的结果。”

  今年年初,市人民医院加快了心脏中心和胸痛中心的建设步伐,将心血管内科与心胸外二科合并成立了心脏中心,为“主动脉夹层”手术以及类似复杂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技术联合优势,并聘请第四军医大学心脏外科教授定期开展业务查房、手术指导、学术讲座等学科规范化建设工作,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以胸痛中心为重点,在急诊科设立急救体系调度平台,配备护士长一名,护士3—4名,实行24小时值班工作制,负责全院七大急救体系调度协调工作。

  由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费用相对高昂,发病人数却持续增加,在市卫计委牵头主办下,市人民医院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型爱心医疗救助三百活动”(爱心三百),即从今年10月开始,利用1年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筛查出100个心血管外科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市人民医院与西安西京医院联合开展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同时市人民医院出资200万元作为专项救助基金,对心脏病患者手术治疗进行补助,对特困患者,经审核后予以二次补助。

  “党的十九大就要召开了,习总书记说要不忘初心,对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初心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爱心三百’首先是要给患者减负,避免他们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对党的十九大满怀期待的乔长英对记者说,“我们希望通过提升医院心脏外科诊疗水平,让更多的患者能够缩短寻医路途上的宝贵时间,尽可能挽留更多患者的生命。”

  记者 段碧蓉 安月琦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