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
从简陋的医疗环境到拥有先进设施设备的大医院,到各种医疗制度的日臻完善,改革开放40年,我市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由点到面、由浅到深推进,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2009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我市以打造“健康临汾”为目标,以深化医改为主线,以群众受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医疗、医保、医药三大主攻方向,下定决心拆除藩篱,大刀阔斧推进改革。
全市扎实推进医改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2015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如期完成;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2017年7月1日,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且运行平稳;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并在所有县(市、区)推开;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分级诊疗有序实施;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全市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等医改工作为抓手,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
2017年10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快我市医改工作向纵深推进的步伐。
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重点,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我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从2012年开始分三批进行,到2015年底17个县(市、区)全部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实现医药分开,完善运行机制。17个县(市、区)推进医药分开改革,取消了药品加成,降低虚高药价,实现了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针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各县(市、区)按照要求出台政府补偿标准,并列入政府预算。同时,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对诊查费、治疗费、护理费、手术费、床位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和检验费进行了价格调整,并纳入医保支付。
坚持“三医联动”,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市级统筹的城镇医保和县级统筹的新农合按规定纳入支付范围,逐步实行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床日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医保部门与县级公立医院建立了谈判机制,全市县级公立医院均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和制约作用,实行即时结算制度,减轻患者负担。
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各县(市、区)编办、人社等部门根据省市指导意见出台了相关的改革方案,从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统筹考虑,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和岗位总数,实行全员聘任上岗制度,推行以绩效工资为核心的分配制度改革。特别是在编制方面,市县两级编办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在现有编制总量内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推行以绩效工资为核心的分配制度改革,实行聘用制、岗位管理制,人员逐渐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改革以来,县级公立医院通过招聘新进了医务人员,岗位编制得到了省、市编办的大力支持,基本解决了县(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不足的问题。
全市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基础,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了群众看病“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以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全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市在2017年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切入点就是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价格调整、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相关政策同步跟进,真正体现“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全市实现了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全覆盖和平稳运行,群众获得感增强,医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要求,市政府于2017年3月22日出台了《临汾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并出台了财政补助、编制动态管理、价格调整、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等相关配套文件,要求2017年6月底前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医院因此减少的合理收入,原则上由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80%,财政补偿15%,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负担5%。2017年7月1日,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顺利实现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
逐步建立公立医院管理新体制。成立了临汾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加强宏观管理,履行政府在公立医院规划布局、功能定位、目标任务、选配班子等方面的领导责任;在公立医院编制、财政投入、价格、薪酬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保障责任;在公立医院人、财、物等重大决策、制度章程、落实公益性等方面的管理责任;在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合法合规执业、公立医院经济运行、财务管理、成本费用控制、保障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督责任。制订公立医院举办、运营、监管三方责任清单,推动政府落实办医责任。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效果评价,继续组织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工作;落实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公示制度,平均增长幅度控制在13%以下。
患者普遍享受到医改的红利。各城市公立医院更加注重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严格控费指标,降低患者诊疗负担,强化医疗联合建设。取消药品加成后,如广州白云山药厂出的复方丹参片,由11.3元降低到9.83元;江苏万邦生产的非布司他片,由443.15元降至385.35元。市二院从2017年7月1日零时起执行药品零差价,对6月1日——6月24日与7月1日——7月24日的运行情况进行统计,住院收入减少14.08万元,同期对比减少了4.18%;门诊收入减少11.6万元,同期对比减少了12.4%;住院病人每床日平均费用降低了43.88元/人,同期对比下降了5.59%;药占比由原来的41%下降到36%,同期对比下降14.21%。
着力提升医患满意度。我市4所三级医院已经与100多家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社会办医机构建立了医联体,并设立了绿色通道,上下联动,将县级医院不能救治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并将病人的后期康复引导回下级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减少小病大治,畅通双向转诊渠道,有力扭转群众盲目挤向大医院的状况。全市通过远程医疗服务中心,更好地对下级医院进行技术支持和远程会诊,从而快速有效地提高下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市人民医院与12个厂矿、县级医院以及山大二院签订了医联体协议,与吉县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机制,定期开展“送技术、促管理、赠设备”帮扶工作。
市第三人民医院实施双向转诊,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报销更加快捷;通过微信平台加强医保农合的政策宣传,使广大患者能及时了解医保农合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就医直补工作,方便患者就医,也增加了医院收入。
以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为抓手,统筹县城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
2017年2月25日,全省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试点启动会后,市委、市政府以及各部门、各试点县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迅速部署,快速推进试点工作。5月底,全市3个(永和、曲沃、侯马)省级试点县(市),6个(古县、汾西县、吉县、隰县、乡宁县、蒲县)市级试点县医疗集团挂牌运行。大宁县结合成立山大一院大宁分院的契机也挂牌运行。同时,古县、大宁县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省级试点县。5月19日,我市召开了全面启动和推开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会议,决定其余8个县(市、区)全面启动和推开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7月14日,全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曲沃现场推进会,初步形成了“试点县头雁领飞,非试点县群雁展翅”的态势。9月21日,我市17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医疗集团并挂牌运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
结合实际,创新方法抓特色。我市从实践中摸索出来一条“县乡一体、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路径。
在医院集团打造上,我市结合区域内县市差别较大、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按医疗卫生规律办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市情、县情特色的一体化改革路子。如曲沃县结合县域就诊率高的实际,成立了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龙头,将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院一分为二的两大医院集团,形成两翼支撑、协同发展、齐头并进的局面。古县结合县域人口少的实际,充分发挥医改排头兵作用,借势发力,成立了古县人民医院集团,并在非试点县中率先挂牌运行。
在医院集团运行上,克服成立医疗集团就是“挂个牌子”、往基层“派医疗队伍提供服务”的片面认识,使医院集团真正成为一体化、共同体。以医疗体系不散、服务质量不降、人员待遇不低、医药费用不涨、稳定局面不乱的“五不”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探索不同的集团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不搞一刀切,坚持以“群众满意、县乡资源盘活、医疗机构发展、人员积极性调动”为底线,以“县域居民个人医疗费用降至30%左右,90%的患者在县域内医疗机构就诊,65%的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为指标,决不为改而改,追求所谓名号,将不符合规律的措施方法强行推进,造成不良影响。从目前各医院集团运行的情况看,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明显激发,基层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的效果初步显效。
突出重点,资源下沉抓服务。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医改方面的一项体制创新,必须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上下工夫。为此,我市把建设医联体、强化分级诊疗、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等内容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目前,我市试点县分别与山西大医院、省人民医院、山医大一院二院、省肿瘤医院以及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医院等省级市级医院建立了医联体,进行对口帮扶;以“六个一”活动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月活动”为抓手,全力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整改、大帮扶、大督导、大宣传、大提高”的“五大”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落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知晓度。各县(市、区)医疗集团把基层巡诊作为方便群众、推进资源下沉的有效途径,定期开展基层巡诊活动,增进集团内部互动和技术融合。全力开展二级以上医院集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工作,使农村患者就近得到有效治疗,而且提高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从当前我市改革试点情况看,各试点县已初步构建县强、乡活、村稳,县乡一体、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实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品(耗材)采购“六统一”的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和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秩序。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市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医改是项系统性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的落脚点就是要让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保障可持续,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