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7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环境形势和压力,市委、市政府拿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举措,坚持把污染治理作为全市“头号工程”,积极贯彻“八大治污”理念,大力推进实施“八大工程”,2017年累计完成投资118亿元,约为2016年的4倍。完成工业企业深度治理292家,取缔、关停和整治“散乱污”企业604户,推动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提升;“冬防”以来,市区空气综合质量指数和SO2、PM2.5、PM10浓度降幅均为全省第一,全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提升。
2017年12月29日,在全市上下负重前行攻坚克难,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共同努力下,环保部解除了对我市的环境限批。这是我市一以贯之、常抓不懈、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攻坚行动的有力佐证,更是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将全市生态环境治理推向新的高度的重要契机。
日前举行的市委经济工作会提出了“138”工作思路,将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性全局高度。紧跟着,我市又高规格召开2018生态环境治理攻坚行动动员大会,对今年的攻坚工作任务进行更为系统深入的专项安排部署。会后,就今年全市环保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工作,市环保局副局长张文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张文清告诉记者,临汾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一战接着一战打,一年接着一年干。今年全市环保系统要继续围绕闯出环保“临汾品牌”工作要求,着力抓好“1888”重点工作。“那么‘1888’重点工作具体又包括哪些内容呢?”记者问。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生态立市理念,紧盯生态环境改善这一核心要求,今年我市将坚持‘八个治污’,完善‘八项机制’,实施‘八大工程’,统筹推进气、水、土污染防治,全面完成各项考核指标,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攻坚,创出环保‘临汾品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支撑。”张文清说。
具体而言,2018年,全市环保系统将紧紧围绕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的工作目标,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扎实开展好“八大工程”。
环境容量管控工程。严格环境准入,开展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承载力要求,强化源头控制和总量约束。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节约型项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同时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煤炭、火电去产能。
大气环境治理工程。高标治理涉气企业,提高重点行业治污标准;持续整治散乱污企业,稳妥推进清洁取暖。10月底前全面完成2018年清洁取暖改造任务。严格整治燃煤锅炉,加大散煤管控力度。
水体环境提标工程。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面整治和规范入河排污口。强化工业废水深度治理,确保稳定达到相应地表水质量标准。持续推进生活污水处理。推进流域生态治理。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
土壤环境修复工程。制定全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开展全市土壤和农产品协同调查,全面摸清农用地土壤污染超标面积、分布和程度。为治理和修复提供技术依据。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加强农村污水综合治理。鼓励农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实现污水处理后回用,严禁渗坑渗井排放。强化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行管理长效机制,规范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
环境安全保障工程。加大危险废物管控力度。规范医疗垃圾和汽修危废的暂存、运输、处置管理;开展全市危废产生工业企业和经营单位网上申报。修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完善辐射安全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政府和重点企业应急预案,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工业企业环境安全专项检查。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严格自然保护区环境监管。严厉查处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行为及环境违法案件。持续推进煤炭企业生态恢复治理。严肃查处煤炭企业矸石违法占地、违法处置等生态破坏问题。鼓励支持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减少矸石污染问题。加快非煤矿山生态破坏修复。
监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完善污染源数据动态信息系统,完成六项大气污染物源解析、不达标城市达标规划等工作。完成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提升科学监管水平。完善“一城三区”重点区域网格化监管平台建设。推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加强监督,确保第三方监测监控市场规范有序。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新时代一项标志性工程。虽然我市环保指标明显好转,但我们的地形地貌变不了,产业布局短时期也难以彻底优化。因此,一定要保有战略定力,发挥攻坚精神,坚决夺取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努力闯出临汾环保品牌作出更大贡献。”采访最后,张文清面对记者的一番郑重表态,再次凸显环保人特有的顽强斗志和优良作风。这样一支值得信赖的环保铁军,定会助力我市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