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蒲县太林乡河底村过去和大多数贫困村一样,交通不便,设施落后,加上思路窄、产业少、资金缺,2014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7户428人,贫困发生率达49%。近年来,该村在包联领导、帮扶工作队、包带企业、“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共同推动下,基层党建凝心聚力,产业发展不断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乡村环境持续改善,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截至2017年,按照“养牛+构树”产业发展模式,全村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000元以上,实现了整村脱贫。
建强脱贫攻坚“主力军”。河底村首先从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入手,改建修缮了党支部,更新了村“两委”办公设施,党员活动阵地面貌一新,党员干部干事议事热情空前高涨。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他们坚持一手抓老党员培优、一手抓骨干分子培训,建立了党员学习制度,为全村35名党员购买了学习资料,让他们真正成为国科技知识的传播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和骨干分子协助村级工作的积极性;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村“两委”例会,一次党小组会,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氛围。2017年,全村新农保、新农合、“三基建设”、村“两委”换届、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走在了全乡前列。
产业发展促增收。该村结合传统养牛优势,提出了“人均1头牛、户均2亩构树”的精准脱贫思路。来自县交通局的帮扶工作队和包带企业宏源集团富家凹煤矿先后筹资36万元,购买了50头能繁母牛,发放到20户特困户和5个村民小组,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另外,先后筹资45万元,投入扶贫资金10万元,加上村委自筹总投入60万元,平田整地500亩用于栽植构树。目前该村已栽植400余亩构树,仅2016年就获得构树种植红利18000元。该村“第一书记”还邀请技术人员进村指导肉牛和构树增产增效管护知识,并组织有关单位于2017年9月完成了网线入户工作,打开了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平台,拓宽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渠道。
政策落实不走样。除了发展特色产业,该村还积极落实惠民政策,为贫困户协调解决就业岗位,目前已协调1人为护林员、1人为综治员、2人为保洁员;易地扶贫搬迁已验收7户27人;富民贷、强农贷资金共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借款金额77万元;实施农户退耕还林41户、耕地面积186.26亩,兑现金额93130元;实施特色农业补贴194户、耕地面积2754.5亩、补助款83720元;实施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1户,社会保障扶贫工作也全部完成。
基础配套解难题。河底村山地面积大,饮水问题一直是村民的一大困扰。2016年以来,该村完成了引水管路更换、水源井升级,并修建国蓄水池、排水渠,打通了全长15公里通往蒲伊“讲道台”的旅游公路,开通了全长4.8公里通往太林的“连心路”,修建了一座方便农产品运输的通往背家坡村的“致富桥”,维修田间便道125米,解决了河底村委9个自然村村民三轮车出入田间地头不方便的问题……结合全县开展的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该村加大整治力度,修缮道路,栽树种花,绿化巷道,组织村民清理煤堆、柴堆、土堆,并挑选通俗易懂、美丽和谐的宣传标语刷写、悬挂于村道路两旁,引导村民牢固树立起“环境整治靠大家”理念。(张鹏 贾琳)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