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盼盼(中)正在和他的同伴们查看蘑菇长势
临汾新闻网讯 进入古县永乐乡朱家窑村,在村口一个个香菇大棚就像集装箱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原先的贫瘠之地上,“鑫姑娘”香菇种植已经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而香菇种植的发起人,正是当地村民张盼盼。出生于1988年的他,曾在城里创业,实现了安稳富足的幸福生活。现在却“开起了倒车”,再回到家乡做起了地地道道的“泥腿子”,建大棚种植反季节香菇,创办了晋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尽管身边的人有所质疑,但他和团队干得有滋有味,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当地村民也跟着他们领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工资。
找准项目发展香菇种植
每天天不亮,张盼盼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在香菇基地查看一圈,2米左右千余个菇架、二十万余棒菌菇,他或俯身细查、或垫脚详观,单是俯身低头、仰头的这个动作都要重复上万遍,对菌棒的呵护堪比照看婴儿一般。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张盼盼决定倾尽所有和同学一起创建这家公司时,他就想要闯出个样子来,让村里的父老乡亲不出家门就有钱赚。
要在农村闯出个样,却不能盲目瞎折腾,是张盼盼回乡创业的先决条件。于是,张盼盼找到了他的两个同学一起参与创业。“香菇的保存期长,市场容量大,生产周期短,投资见效快,而且不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大型厂房设备,经过专业培训,妇女和老人都能很快上手。”张盼盼提到。并用资金“兜底”保持项目可顺利开展。“技术达人”刘营超,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他的加入使反季节香菇从菌种培育到出菇全程无忧;“销售冠军”王晓旭,曾天南海北的跑过运输,全国各地农产品供货需求他了解。现在,他们三人也成了村民心中的三剑客,同进步、共担当、谋发展。
靠环保理念创自身品牌
说干就干,三个山里娃走上了创业之路,面对创业的艰难,他们为了节约成本、降低投资,他们在香菇基地采用麸皮、木屑等制作而成20万余支菌棒。其绿色环保的构造,即使废弃的菌棒还可通过发酵制作成有机肥料。
不仅如此,发展线上销售更成为公司未来的重中之重。进入8月份,以“鑫姑娘”命名的系列品牌香菇登陆市场。张盼盼告诉记者,为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他们利用“线上”销售优势,实行“行业门户+商城”模式,打造香菇网络销售平台,推动“鑫姑娘”香菇品牌全线发展。
带动更多农户脱贫致富
在香菇大棚里,火辣辣的太阳依旧阻挡不了村民们采摘香菇的热情。这里每天都会上演“速度与激情”的采蘑菇角逐。快看,她们又开始比赛了……村民张根年又得了第一,今儿个她领的工资又是最多的。
“菇棚发展好,大家伙既能务工,又能学技术,看着一筐筐香菇销往外地,我们都打心眼里高兴。”正在采摘香菇的张根年动作迅速又娴熟,往年农闲时她都外出打工,每月下来能挣个1000多元。现在在自己家门口上班,又能多挣钱又能顾家,单是去年她就领了21000元的工资,如今她干劲更足了,成了工友们学习的榜样。
每年的6至10月份是反季节香菇出菇期,可采摘5至6茬。这5个多月,附近村民和贫困户在基地务工的人均预计收入近1万多元,
现在香菇市场批发价能达到12元/公斤,又因气候优势,昼夜温差大,长出的反季节香菇多呈花菇。这样一来,市场需求量比较大,有外省和省内的卖家都是直接派车来拉。
今年公司产20万棒香菇,固定用工20人左右,等到香菇集中采摘的时候用工量需要50人左右,香菇已然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如今,古县朱家窑村的反季香菇获得丰收,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张盼盼说,“现在村里的农户可以在基地上班,稳拿工资。村民有了奔头,幸福生活成了标杆。人们提起朱家窑,就想到香菇。”
张盼盼还说,公司以“互联网+示范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与农户合作种植,公司负责提供菌棒、技术指导、鲜菇收购、加工及销售,农户负责具体生产管理,不定期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通过在产业技术上的示范引领和对群众的成品菇以最低保护价回收的优惠政策,公司将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
记者 祁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