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我要感谢山西交通控股集团临汾北高速公路分公司和永和县科技中心、公路段三支帮扶队伍,对我们村的帮扶,让我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期待。”永和县打石腰乡郭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梁在脱贫攻坚群里发出这样一段告白。
是什么让这位村支书如此真情流露?带着几分好奇,12月12日,记者采访了李志梁。
今年40岁的李志梁生在郭家山村,长在郭家山村,如今工作在郭家山村,几十年来,他亲眼看见了父辈们的艰苦生活。“路难走、水难吃、病难看、钱难挣。”他用4个难字开启了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李志梁幼年时,最发愁的就是跟随父母来往于田间地头,每每这时,父亲最爱说的一句话便是看脚下。“路难走到啥程度,可以说走的就不是路,是跳崖、是攀岩。哎,没办法,否则就无地耕种。”有一次,李志梁的母亲下地时滑倒,在石崖上滚落几十米,险些伤到性命,回想起那次往事,李志梁仍心有余悸。
“出门路难走不说,回到家里又头疼喝不上水。”李志梁说,郭家山村几百口人,只守着一口老井,而井底常年飘着尘土。因为争水,村民们经常闹矛盾,无奈之下,李志梁只得跟随父亲到数十里外的地方寻水,拉回来的水一丁点儿也不敢浪费。“那时真叫个愁吃、愁喝啊!种点粮吃吧,路上有生命危险;找口水喝吧,流的汗水比挑回来的水都要多。”更让人难过的是,要是在村里得了重病,基本上就跟判了死刑一般,哪怕是几个年轻人抬着往卫生院跑,往往到半路病人就撒手人寰了,真是让人痛心。尽管这方土地上的老百姓勤勤恳恳劳作,但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村里好些小伙子穷得连媳妇也娶不到。
“如今,党的各项脱贫攻坚惠民政策落地生根,我们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村民们每日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李志梁高兴地说:“村委修了3个水窖,实行了集中供水,经化验达到了安全饮水标准;路也通了,出门不沾半点儿土,下地可以开车走,就连村里最难走的危险路也修成了安全路;看病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全村贫困户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卫生室建设达标,有合格乡村医生一名,配有32类日常所需药品,像发烧、感冒这样的小病,不用出村就能解决。”
幸福生活还远远不止于此。现在的郭家山村,不仅红枣产业提质增效后大发展,还建起了瑞益服饰加工厂,实现了光伏收益全覆盖,开展了葡萄、花椒、柴胡等特色种植……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村里再也不存在娶不到媳妇的现象了。加之互联网覆盖,活动广场、爱心超市、道德银行的建立,丰富了郭家山村村民的文化生活,可以说,现在的郭家山村,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提高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记者 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