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穆世伟:穆家坡的“活雷锋”

2019-12-25 09:07: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穆世伟,那可真是个大好人”“村民有困难,他都帮着解决”“他这个人就知道办好事,一叫就到”……走入永和县南庄乡南庄村委穆家坡村,提起52岁的穆世伟,村民们连连竖起大拇指“点赞”。大到上山灭火、修路铺桥、危房改造,小到人畜吃水、帮助村民、救助陌生人等等,穆世伟永远冲在最前面,这样的“临汾好人”当之无愧。

  人生短短数十寒暑。怎样看待人生?穆世伟的行动给出了答案:用淳朴之心,默默为乡亲们排忧解难;用热爱之情,把党的形象矗立在老百姓心间。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今年3月份,距穆家坡村不远的上圪垛村黑山圪崂着火,穆世伟听说后二话没说,骑着摩托车就往山上赶,带领乡亲们一起苦战3个多小时,及时扑灭了大火,保住了5000多亩三北防护林。

  “当时火势比较紧急,火头如果上了山南,老百姓的核桃园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穆世伟带着十几个人做了防火带,把火截住了。正在扑火时,山下又传来呼叫声,说火马上进入三北防护林,他又带人从山南跑下去,做了拦火带把火从底下赶了上来。火被扑灭后,他的脸和衣服都被刮破了,头发也被火燎了,整个人被烟熏得乌黑。看到他,我一个大男人的眼圈都湿润了。”南庄乡副乡长张继武回忆说,“这样的好干部、好党员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对于紧急时刻挺身而出、冲向大火用生命护林的举动,穆世伟却轻描淡写,“没啥,党员干部就该冲在最前面。”

  不仅于此,他经常东家跑、西家串,帮助孤寡老人、困难村民解决生活难题。曾经,该村70多岁的穆志金老人,住着破败不堪的老窑洞,穆世伟看到后,又按捺不住热心肠,主动上门帮助老人把老窑洞整修一新;帮助村民泥窑,失足从脚手架上掉下来,右脚摔伤,却从不言疼,还拒收村民的医疗费……他一直坚信:“我为人人,社会和谐,风清气正,日子一定一天更比一天好!”

  除了帮助村里人,他还热心救助陌生人。某次,他过路看到一辆停靠在路旁的大货车向前滑动,当司机冲到车前打开车门猛踩刹车时,已为时过晚,大车瞬间撞向前边的货车,车窗破碎、车门变形,司机未进去的半个身子也被死死卡住,动弹不得。紧急关头,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向路旁的住户家借来撬棍,招呼周围的人撬开车门将司机救出,看到司机脱离危险、安然无恙,他悄悄地走了。对此,他却说,“相信遇到这种事情,谁都会尽己所能予以帮助。”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曾经,一场大雨把村里通往大卜山的一座石板桥冲塌了,穆世伟自掏腰包,在河道上重新搭建起了一座平整且宽敞的石桥;看到大山深处另一个自然村对外不通公路,他又拿出自己的积蓄,为这个自然村打通了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7年间,他用自家院里的空窑洞无偿支助村委,办起了幼儿学校,妻子不仅默默支持他的决定,还坚持助教7年,将所得数千元工资全部用于支教办学……

  心里时刻装着别人,却疏忽了家庭、亏欠了孩子。谈及这些年所做的事情,一向要强的穆世伟哽咽了:“前几天,小孙子给我打电话说,爷爷,爸爸病了,70天了你都不来看望,爸爸不是你亲生的儿子吗?”。

  “辛勤培育下一代 不图名利不图财”“一心为村谋利益 当今社会活雷锋”“为民摆脱贫困貌 设法打通田间路”……在帮助他人的路上,穆世伟从来没有停止过步伐。在家中的一个箱子里,他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一摞锦旗说道:“这些都是我最珍贵的家当,是大家对我的一种认可,也是我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坚持做下去,我要把这种雷锋精神传承下去,把这种正能量发扬光大。”穆世伟斩钉截铁地说。就是这样一位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农民,骨子里渗透着与生俱来的真、善、美,把无私奉献当作一种信念、一种心态,用不求回报、乐于助人的品格,诠释着人性的光辉,被村民称为“活雷锋”。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