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打开时间的卷轴,我市医疗卫生事业70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徐徐展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市缺医少药看病难,医疗卫生条件差,农村医疗服务几乎空白,整个临汾城区内只有一所教会医院。而今,全市医疗卫生机构4904个,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4831所,病床22168张,卫生技术人员36781人,一张覆盖城乡医疗卫生的服务网由此铺开。
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世界最先进的“贝克曼库尔特示范实验室、飞利浦核磁共振系统;从“赤脚医生”到顶级专家;从简陋诊所到1500张床位的“三甲医院”。仅2007年至2018年12年间,我市卫生事业投资累计完成88.8亿元,年均增长21.6%。
7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卫生健康系统不断强化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服务能力建设,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全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近10年来,城乡医疗基本保障、取消药品加成、远程医疗等一系列优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相继实施,使452万临汾百姓享受到医疗改革带来的红利。
取消加成破除“看病贵”
改革开放以后,“以药补医”慢慢演化成一种逐利机制,大处方、大输液等问题日益严重。
“进了医院只觉得钞票少。”类似调侃成为“看病贵”的一个缩影。
2009年,新医改大幕在我市拉开,全市逐步取消了药品加成,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网上阳光采购,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民。
医改10年间,我市新建各类医疗机构设施765个;医保待遇水平连续六次统一上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高支付从2011年的23万元提高到80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最高支付从11.5万元提高至47万元;实现了在30个省(市、自治区)直接结算。对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三保险、三救助”政策;对患有33种特殊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门诊医保目录内的费用按病种支付限额100%报销。实现了区域范围内医保资源整合效能的最大化和医保待遇的均等化、公平化。
分级诊疗解决“看病难”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造成“看病难”的痛点如何破解?分级诊疗制度应运而生。
201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进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市17个县(市、区)成立了医疗集团并挂牌运行,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市域内全覆盖。同时全市贫困县村卫生室达标率达到99%以上。
目前,我市成立了两个胸痛中心、两个卒中中心、两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一个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两个“院士”工作站(“李兆申”院士工作站、“葛均波”院士工作站),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均建有两个以上重点专科。有“山西省中医药特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7家,“中医馆”95家;创建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3个,省级23个,市级19个,初步形成了地县有基地、乡镇有专科、村村有诊所的四级中医网络。
截至2018年底,全市成立了由临汾市人民医院、临汾市中心医院、临汾市妇幼保健院、侯马市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四个医疗联合体。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依托医疗联合体,建立双向转诊协议关系,开辟绿色就医通道,两所三甲医院已全部启动了“日间手术”。
家庭医生是群众的“熟面孔”“贴心人”和“健康守门人”。2018年,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538个,参与签约家庭医生4123人。
在“互联网+医疗”的助力下,老百姓的就医行为发生了深刻改变。只用一部手机,就能够完成从挂号缴费、信息查询到在线支付的全过程。目前我市10个贫困县都已利用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城市医联体、对口支援等载体和手段,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专家的诊治。形式多样的远程医疗服务项目,让“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上级制定方案、下级实施治疗”医疗模式更好推行,“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承诺,在医疗领域得到兑现。
特殊医疗照顾弱势群体
医改10年,我市大力推进基本公卫妇幼项目、重大公卫项目和省政府民生实事落实。为全市城乡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为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为全市新生儿提供三项疾病免费筛查,推进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阻断项目。
2001年以来,我市儿童建证率、建卡率及“四苗”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五苗”接种率稳中有升,乙肝疫苗接种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有效保障了儿童健康。
全市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通老年人优先挂号、优先就医的绿色通道;乡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与村卫生室融合发展;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对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确定了3家医院为“安宁疗护”试点单位以“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
1950年2月,临汾专区成立防疫医疗队。到1964年,各县卫生防疫站相继成立。各级卫生防疫机构的逐步建立、健全,加之几代卫生防疫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使全市传染病总发病率稳步下降,1953年根绝天花,1958年根绝回归热,1973年根绝白喉。进入20世纪80年代,麻疹、伤寒副伤寒、乙型脑炎、百日咳、炭疽、斑疹伤寒、脊髓灰质炎、流脑、猩红热等9种传染病亦得到有效控制,结核病防治取得成功。2002年3月27日,疾病报告管理系统实现联网开通,全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步入了科学化管理轨道。截至2019年6月30日我市传染病报告及时报告率99.95%,稳居全省第一。
时光荏苒,弹指70载。70年间,我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蹄疾步稳不断深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新时代、新起点,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担当新使命、承载新希望,跨越发展、蓬勃向上,健康临汾建设,步履稳健。
记者 闫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