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十三五”转型综改成就巡礼

2020-10-27 09:10: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不断加力……“十三五”以来,我市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市经济结构、质量、效益呈现积极变化,转型发展态势良好。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升级转换态势良好

  2016年,我市制定了《临汾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高级化方向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下降,三产结构从2015年的7.8:48.5:43.7,优化为2019年的7.1:43.3:49.6,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十三五”期间,我市去产能扎实推进、去库存效果明显、去杠杆持续优化、降成本成效显著。2016年至2019年,全市累计退出煤炭产能1395万吨,2020年拟退出9座,产能为405万吨;2019年底,全市工业产成品存货46.9亿,同比减少6.8%;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24.7亿元,同比增长5.7%;我市对住房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科学技术、教育等民生支出持续增加,2019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八成以上,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6.97%,节能环保支出同比增长21%。

  在第二产业方面,煤与非煤比重日趋优化。2019年,全市规上煤炭行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3.31%;制造业和非煤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0%和3.7%;制造业和非煤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1.6%和36.1%。

  优质资源持续聚集

  引领作用日益显著

  “十三五”期间,我市总体规划了10个以工业为主的开发区、3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和1个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目前,临汾、侯马开发区扩区,洪洞、安泽、襄汾、霍州、古县开发区以及隰县农业示范区、尧都高新区、乡宁旅游示范区设立已获批。

  在“三制”方面,临汾、侯马、尧都、隰县开发区全面完成,洪洞、襄汾、霍州、安泽开发区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已完成;“三化”方面,临汾、侯马开发区制定出台了《市场化选聘高级管理人才实施方案》,临汾开发区探索“管运分离”,引入北京云谷新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打造电子商务孵化产业园,侯马开发区探索创建中德合作产业园,已同德国马格德堡市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

  同时,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前期下放临汾经济开发区73项、侯马经济开发区33项行政管理职权的基础上,今年新授权临汾经济开发区297项、侯马经济开发区228项行政职权事项,向洪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放首批36项县级行政管理权限。临汾经济开发区先行先试,实现“一局一章管审批、一表一图简流程、一窗一网强服务”,项目审批时限大大缩短。侯马经济开发区大胆创新,实施“五安”工程和“五个一”服务保障模式,为项目落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十三五”以来,我市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发展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营造优良创新环境,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我市落实科技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和全社会不断重视科技创新和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科技投入体系。

  全力打造“市长创新奖”名片。近3年来,我市每年列支300万元,对引领科技创新的优秀企业进行表彰奖励,表彰宣传了一批各领域内创新型企业和研发团队,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稳步推进“双创”工作。全市共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3家,“众创空间”省级14家、市级2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山西华翔集团“高端铸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入选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国家级4家、省级4家。2019年,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8项,其中重点研发类19项,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3项,软科学研究计划6项。2020年,全市已有91家企业获评科技型中小企业。“市长创新奖”已举办三届,共对46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总计发放奖励资金880万元。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我市制定《关于构建临汾市人才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试行)》,形成了一套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政策体系;出台《临汾市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突出多元化、国际化、市场化特点,更加科学评价人才,更加精准服务人才;实行《临汾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实施办法(试行)》,真正实现有才可引、才尽其用。

  推进重要领域改革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我市制定国资国企改革行动方案,积极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启动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稳妥推进市县属企业分类改革工作。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一枚印章管审批”,市政务服务平台具备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预审、审核、办理;“一个系统管监管”,建立“互联网+监管”工作机构;“一个平台管交易”,推进电子交易标准化,启动全流程电子化试运行工作;“一条热线管便民”,对全市各类非紧急类35条服务热线逐步进行整合,初步实现“一号对外”服务模式。

  全面推进标准化综合改革。2018年以来,我市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1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7个、省级试点项目7个,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旅游服务标准化项目形成示范;在全省各市中率先出台了《临汾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地方标准发布数量在全省设区市中排名第一。

  推进减税降费改革。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举措,健全组织、业务、技术“三个保障机制”,落实联席会议、数据会审、集中办公“三项制度”,推进“法人知税,算出红利”及入企服务工作,开展政府非税收入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