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杨岳村:“薯”香醉丰年

2020-10-24 10:13: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金秋十月,洪洞县淹底乡杨岳村的田野上,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红薯叶遮满田地,被包裹在泥土里的果实正等待着收获。村民董红星操作着红薯收割机在田里忙活着,一颗颗鲜红撩人的红薯随着机器经过破土而出。

  “杨岳村的红薯名气越来越响,我们也靠红薯走上了富裕路。”董红星说出了很多村民的心声。多年来,杨岳村依靠发展红薯种植,有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并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

  杨岳村土地肥沃,盛产优质红薯,如今村里3200多亩耕地,已有2200多亩用于红薯种植。“据说,早在清朝末年就有人从山东带来了优质的红薯在本村种植,到1953年后,开始大面积种植,再到2009年国家甘薯体系运城实验站对我们村的红薯种植技术、品种以及机械使用,进行了全方位指导,让红薯种植发生了质的飞跃,自那以后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亩左右,年产1000万斤以上。同时为了做大做强红薯这一特色产业,我们村已经连续三年举办了洪洞红薯文化节。”杨岳村党支部书记李云江说,他仍记得不久前第三届洪洞红薯文化节的盛况,威风锣鼓气势如虹,游人如织。开幕当天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并且为期三天的红薯节给人们带去了一场“薯”香味的盛宴,也给丰收的红薯找到了销路。

  “红星大哥,我又来拉红薯了,你快给我装车。”来自太原的客商刘先生是董红星的老客户,每年红薯收获季节,他每星期都要从董红星这里买走500多公斤的鲜红薯以及红薯粉条。近年来,杨岳村借助红薯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利用互联网+的网络传播,不断打造“洪洞红薯”“洪洞红薯文化节”两大品牌,目前已形成鲜薯销售、储存、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全村仅红薯一项,人均收入一万元,成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

  年年薯叶绿葱葱,红薯年年红似火。红薯的收获即将结束,但“薯香”却久久不散。杨岳村采用红薯窖藏的储存方式,来赚取反季节产品差价。“今年红薯亩产在2500公斤到3000公斤,现在卖的话每公斤1.2元左右,如果存到腊月里,每公斤能卖到2元多。”李云江表示,三届红薯节的举办拓宽了红薯的销售渠道,让杨岳红薯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全国各地。

  扎扎实实做好主导产业,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机遇。“除了红薯种植外,我们村好多人还搞起了药材等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我也种了一些药材,效益还不错。”村民董来俭除了20多亩的红薯地外,还有几亩地种植玉米和药材。和董来俭一样,有不少村民在种植红薯的同时,也尝试其他新兴经济作物。

  伴随着红薯产业的兴旺,杨岳村全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村委图书馆、党员活动室、档案室和便民服务中心一应俱全;开展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粉刷墙壁1万平方米,拓宽了田间道路5000米,清理村内外垃圾300立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今年7月,杨岳村开始进行改厕行动,目前已完成90%;清洁取暖工程也预计在11月左右完工。

  在农闲的时候,杨岳村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组成的威风锣鼓队在紧张有序地排练着,村中妇女组成的舞蹈队翩翩起舞,引得围观村民拍手叫好,一幅村民幸福、生活富足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