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月8日,大宁县昕水镇麦留村寒风呼啸,滴水成冰。该县文旅部门工作人员冒着严寒,将扇子、演出服等春节文化活动用品送到了村里,党支部书记薛建宁带领村民把物品搬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后,他高兴地说:“今天是农历十一月廿五,距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在村里的农活不忙了,我们要抓紧时间排练节目,为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做足准备。”
麦留村位于大宁县北部,过去主要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产量低、收入少,许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年纪比较大的村民。麦留村地处偏僻、资源贫乏,如何才能实现脱贫摘帽?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经过考察研究,找准村里土地多、适宜栽植果树的优势条件,决定在全村大力发展果树产业。
经过几年努力,全村目前已经种植苹果980亩、玉露香梨350亩、核桃300亩。村委会主任许文明说:“我们村的苹果、玉露香梨品质好,能卖上好价钱。这几年大家尝到了种植果树的甜头,开春后还要继续扩大果树种植面积。”为提升苹果品质,从2020年开始,该村开始引进推广矮化苹果,用优质品种苹果抢占市场先机,增加村民收入。
果树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年近花甲的冯建明是村里的贫困户,之前靠种植玉米、高粱等传统作物维持生计。当村里发动大家发展果树产业时,他积极响应,率先在自己的地里种上了果树,由于管护有方,他的果树无论品质还是产量在村里都名列前茅。村党支部了解情况后,安排他前往市里、县里参加各种果树技术培训。经过认真学习,冯建明成为附近几个村小有名气的果树“专家”,谁家的果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去找他,而他总会热情地帮助。现在,冯建明依旧干劲十足,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当上了村里的果树技术员,为村里的果树产业发展出力。
许文明是麦留村的种植大户之一,有苹果园17亩、玉露香梨园60余亩,还种植玉米、谷子等农作物。为了适应生产需要,他先后购置了拖拉机、播种机等农机。说起去年的收入,他难掩喜悦之情:“除了苹果、玉露香,我还收获了3万斤玉米和1万斤谷子。由于我们采用的是有机化种植模式,玉米、谷子的品质好,价格要高很多!”
水是麦留村果树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村里之前有一座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蓄水池,由于年久失修,渗漏严重。为了彻底解决麦留村果树浇水问题,2020年,县政府拨款86万元对蓄水池进行了全面整修,焕然一新的蓄水池可以蓄水近万立方米,能够满足全村果树浇水的需要。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是麦留村的对口帮扶单位,2018年出资10万元帮助该村打井、建饮水工程,解决村民的吃水难题。尹清富是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见证了麦留村由穷转富走过的每一个步伐。“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积极发挥金融扶贫职能,协调大宁农商银行向该村47户村民发放了扶贫贷款235万元,解决了村民发展生产缺少资金的难题。”他介绍。
富裕起来的麦留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多方的支持下,麦留村购买了二胡、笛子等乐器和音响设备,村民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拉二胡、吹笛子,陶冶情操,享受音乐之美。麦留村还组建了威风锣鼓队,成员年龄都在50岁以上。他们不仅仅在村里表演,还先后参加了大宁县春节文艺汇演、黄河仙子旅游节等活动,成为了麦留村的一道闪亮“名片”。
记者 李永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