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春风送暖,在这万物复苏时节,安泽县府城镇处处涌动着脱贫攻坚、加快发展的热潮,到处活跃着党员干部帮扶群众脱贫的忙碌身影,无论在哪里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强大力量。
府城镇是安泽县城所在地,面积328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5万余人。该镇由原城关镇和原贫困乡三交乡合并组建,有8个行政村分布在原三交乡14条大大小小的深山背沟里,交通极其不便、基础设施较差,贫困人口相对聚集。“十三五”期间,该镇共有709户1751人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1.6%。府城镇虽然不是安泽县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却是全县脱贫难度最大、任务最艰巨的乡镇。为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府城镇党委按照“围绕脱贫攻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思路,坚持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进行深度融合,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筑牢基层“堡垒” 打造脱贫“铁拳”
只有基层党组织建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才有坚强的战斗堡垒。村党组织是农村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其能不能正常运转、发挥好作用,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实效。
建强阵地。该镇投资25万元,对三交沟里的8个偏远行政村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维修改造,全面加强贫困人口聚居村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
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创办实体、租赁承包、服务创收、盘活资产等方式,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府城村、小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高壁村、义唐村、孔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2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破万”,村集体无钱办事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观,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
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镇党委确定桃寨村和花车村为软弱涣散村,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共解决实际问题8个,实现了两个党支部的晋位升级,有效提升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选优配强“领头雁” 下活脱贫一盘棋
发挥基层干部带头作用。镇党委免去2名工作不力的支部书记,由2名年富力强的村委会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同时,认真落实“三联两报到”制度,不断完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管理机制,构建全镇上下合力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
发挥广大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每年分级分批对5%的农村党员进行“双引领”创业技能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5天的冬训、春训,让党员解放思想、掌握政策、掌握技能,真正把党员培养成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努力把每一名致富能手都发展成党员,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该镇本着“细分专业、侧重实用”的思路,举办了种植、养殖、三产服务3个扶贫实用技能培训班,内容涵盖油用牡丹、光伏发电、黑木耳种植、畜禽养殖、特色小吃、家政、保姆、月嫂等20个专业,自编教材6套,印发2000余册,培训贫困人口300余人,使很多贫困群众学到了一技之长。在“相约府城、红叶传情”主题旅游活动期间,共有22户36名参加过培训的贫困村民到景区从事餐饮保洁等三产服务业,实现增收7万余元。
“党建+”引领脱贫致富 拔掉大山深处穷根子
农村经济“列车”跑得好、跑得快,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火车头”牵引作用。推行“党支部+”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府城镇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精准扶贫组织体系,树起“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风向标。探索推行“党建+扶贫”和“党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双发展、双驱动模式,明确把各村产业脱贫的效果作为书记“面对面”述职评议的首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压紧压实责任,助推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目前,该镇已经初步建成优质玉米、蔬菜水果、优质核桃、中药材、野生黑木耳、油用牡丹、旅游和三产服务、光伏发电为龙头的八大主导产业,带动全镇343户983人实现了脱贫摘帽的目标。同时,该镇还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两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圆满完成了18户66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和67户90人的三无特困人员集中安置任务,脱贫攻坚首战告捷。(段东)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