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先兆,古代人也将它写入诗中,表达期待和希望。在市区解放西路有一条小巷子,它的名字充满春天的气息,在巷子北口的公交站牌上标着“燕儿巷”三个字,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呢?带着疑问,近日,记者寻访它的由来。
燕儿巷?燕尔巷?
立夏刚过,燕儿巷里的小树正郁郁葱葱。
记者几经询问,终于找到了老居民侯先生,现年77岁的他在这里出生成长,对于燕儿巷曾经的样子记忆犹新。“这条巷子应该叫‘燕尔巷’,在我父辈们在世的时候,这里都是一个个小院子,马路西边住的都是姓侯的人,那时候这一带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现在安宇花园E区的位置,原来是营房,路西是二营房,路东是三营房。直到2002年,这里的房子进行了拆迁,建起了高楼。”他回忆说,但是父辈们也不知道这名字的来历。
胡燕筑巢携春来
在询问了几个老居民之后,还是没能知道“燕儿巷”的来历,记者在78岁的亢先生处听到了另外一种记忆。
“我听这一带的老年人说,原来鼓楼没有重修前,样子很宏伟、很漂亮,椽样的结构,木头材质,每当春天的时候,有很多胡燕飞来,就落在鼓楼上,在上面筑巢,周边的民居也都是用木头建造,窗户由麻纸糊制,燕子方便进出。后来鼓楼重修了,用了水泥一类的材料,胡燕没办法筑巢,就飞到周边的民居上做窝。燕儿巷的名字应该是由此而来吧。”亢先生说道。
小巷的历史变迁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燕儿巷是鼓楼西北角的一条南北方向的小巷,因金元时期为散乐艺人聚居地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旧时临汾称为平阳,大汉一代贤后卫子夫即为平阳人,其为“平民歌妓”出身,因能歌善舞被汉武帝宠幸,被人以《诗经》中“燕(宴)尔新昏(婚),琴瑟静好”而传唱,一时学习散乐成风,在燕儿巷一带居住着很多艺人,因此被称作“燕尔巷”。后来,人们改为燕儿巷。
临汾新闻网记者 亢亚莉 潘华玲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