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迎春北街路东的一条巷子口,矗立着“挂甲庄巷”的标志牌。附近居民介绍,这里就是人们常说的“挂甲庄”。6月15日下午,当记者走进这条小巷时,弯弯曲曲的胡同里分布着不少民居,人们或下棋、或打牌、或三三两两聊天,享受着雨后的清爽。
挂甲庄巷口
坊间传说
“你要问挂甲庄的来历?我也是听老辈人所说,以前李自成在这儿的一棵树上挂盔甲,所以就叫成了挂甲庄。”得知记者的来访意图,居住在此已达40年之久的老住户苗秀英这样说。
“听说是李自成攻打临汾,怎么也打不下来,一气之下将盔甲挂在这里走了。”苗女士话音刚落,一旁66岁的李振宝打开话匣子,我听到的版本是,传说李自成起义,攻陷长安,挺进河东,从蒲州渡过黄河,连日北上,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战无不胜,但到了咱临汾城下遭遇阻碍。咱们临汾被叫做卧牛城,李自成和他的队伍来到这里时,怎么攻打也打不下来。李自成急于研究地形,准备看看咱们这个‘擂台’是怎么布局的,于是就来到城外,高处眺望,不仅大街小巷看得清楚,对方有多少兵马他也全都尽收眼底。正当他看得入神时,嗖’的一下,一支利箭射中了他的左眼,一时间,鲜血滴流,疼痛难忍。于是李自成气愤之下就走下土坛,把盔甲挂在了路边的一棵槐树上,带着部队走了。后来,在李自成挂过盔甲的地方有了住户、有了村落,村名就叫成了挂甲庄。”李振宝绘声绘色地讲述着。
史料记载
记者查询《临汾县志》得知:顺治元年五月,李自成从北败归,至平阳府,杀其伪防御使张胤昌,遣绵侯袁以兵万人屯挂甲庄而去。”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败北时李自成也进了临汾城,而且杀了守城的防御使。很可能其防御使见李自成兵败势去,便伺机而动。这次,在挂甲庄还屯兵万人之众。退而思之,李自成再进临汾时可能遭到防御使的抗拒。但最终还是攻进了城池,不然,怎能将防御使杀了?
于是就有人根据这段史料考证,即使李自成在此挂甲,也不是没有进了临汾城,更没有被射伤左眼。而记者也翻阅相关史料,均没有看到李自成伤残一目的记载。
随后记者在《临汾市志》中也找到了挂甲庄的故事。据书中记载,在市区,属铁路东街道办事处,原名罐家庄,相传李自成自北京败退至平阳,在此村驻扎军队,将盔甲挂在所住院大门前影壁上,后人便改称挂甲庄。(亢亚莉 潘华玲)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