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解放西路西边尽头北侧坐落着一大片民居,被人们称为朝殿巷。为什么会有如此称谓,这里有着怎样的传说?6月24日,冒着蒙蒙细雨,记者沿着“朝殿一巷”的标志牌走进去寻找答案。
坊间传说
“听老辈人说,是因为一位皇帝曾在这里住过,所以被叫做朝殿巷。”当记者来到朝殿西三巷时,一位孙姓居民说,他是30年前搬到这里住的,听老房东说,当时在修地基时还挖出过古代的“地板砖”,至于是真是假,他也没有亲眼见过。只是听说,宋太祖赵匡胤确实在这里住过。
“宋太祖赵匡胤在这里住过的说法”,记者也在随后受访的6名居民那里得到了印证。可是对于赵匡胤与这个巷子的故事,却没有人能回答出来。“对了,有个老人一定知道,他是这里的老住户。”一位居民兴奋地说,并引领记者来到了朝殿三巷的一座独院。
戏曲流传
今年86岁的郭世华告诉记者,朝殿巷这个名称是从宋朝时就有的。
“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前这里住户很少,直到解放后才逐渐多了起来。最早的本地户只有郭姓、高姓、贺姓,后来,山东、河南的刘姓、李姓、张姓相继搬过来。随着住户的增多,这个巷子又被分为了二、三、四、五巷。”郭世华告诉记者,从小他就常听老辈人讲起蒲剧折子戏《困河东》,里面所提到的河东,就是现在的临汾。他解释说,临汾过去并不叫这个名字,而被称为“河东道”,即以黄河为界线,将黄河以东列为“河东”,后来改称为平阳府。
这一说法,记者在搜索相关资料中得到了印证:困河东》也叫《下河东》,为传统戏剧曲目名称,晋剧、秦腔等剧种均上演过此剧。而在这部传统名剧中就讲述了宋太祖赵匡胤被奸计所骗,错杀了先行官呼延寿廷后被困河东,呼延寿廷的夫人不计私怨,率子女挂帅出征,演绎了打驾、劝驾最终救驾的忠义故事。
书本记载
此外,记者在两本书中也找到了相关印证,即《辞海》中记载,河东:古地名。战国、秦、汉时指山西省东南部,在今山西临汾、运城一带;唐以后泛指今山西全省。因黄河经此作北南流向,本区位在黄河以东而得名。在顾炎武的《日知录》中也提到了“河东”的范围,第三十一卷称: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赵匡胤下河东的河东,是指当时的北汉,该地处黄河东面,故为现在的山西。
随后,记者查询《临汾市志地方志》了解到,朝殿巷位于市委机关以北,此地原是明代永乐年间所建的平阳王府所在地,后来平民聚居于此,称为朝殿巷。(亢亚莉 潘华玲)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