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健康巷与城南那条城壕沟

2017-07-25 21:32: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核心提示:在市区贡院街路南有一条名为“健康巷”的巷子,南北走向。北起贡院街,南边东拐可到达平阳南街。7月24日,在对这条巷子名称来历的采访中,多数居民表示并不清楚其中寓意,不过也有部分居民表示,它似乎是诉说着几分美好的向往与期待。那么,这条巷子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寓意?又有哪些故事?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曾经的城壕沟

    “过去这里叫垃圾巷,健康巷是后来才改的名。”在健康巷路西,今年74岁的居民亢精明在得知记者来意后说,巷子名称的由来还得从门前的城壕沟说起。

    垃圾巷?城壕沟?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呢?亢老向记者细说起来。

    “之前在我家房子的西侧是城墙,我家房子所在地是当时的护城河,大门前有一条城壕沟,很宽,大概从门前的巷子到菜市场东侧(贡院街菜市场)。”亢老回忆着曾经的模样,“这里的居民房基本都距城墙不远处而建,以城墙为界线,城墙东为东关,城墙西为城内(紧邻临汾监狱,其为原来南城墙的最东头)。有时要去城里的时候,我们偶尔也会翻墙而过……”回忆往事,老人感慨万千。

    城墙里的土窑洞

    此时,坐在一旁的老伴仇顺义插话道,那时候由于生活窘迫,住在这里的居民还曾有过在城墙处打窑洞的经历。仇老解释:之前院子里的北房根基都是用半块砖盖起来的,为了节省开支,其余的砖都是我下班时间自己烧制的,将就着盖起了北房。西边由于紧挨城墙,年代久远,遇到下雨天就会出现泥土滑落的情况,形成一个小土坡,而且由于靠近护城河,又没有下水道,常常会出现有水难排的现象。为了防止土坡继续扩大,也为了解决住宿问题,在城墙里圈窑洞,一度成为那个年代的无奈之举。在那个窑洞里一住就是7年。”往事历历在目,虽然仇老始终笑着向记者讲述,但这些故事的背后,分明流露着心酸与无奈。“后来,政府出资给这里修建了涵洞,下水道的问题得以解决。”仇老说,再后来城墙没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    部分生活垃圾被集中运到了城壕沟,经过整顿、填平、地基巩固,这里的现状得到了明显改观。地貌好了,下水道问题解决了,这一带盖房子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随着贡院街菜市场的修建,这条巷子得以形成。曾经的‘垃圾巷’也被正式命名为‘健康巷’”。

    告别两位老人,记者见到了今年70多岁的陈女士。对于仇顺义、亢精明两位老人的说法,陈女士给予了肯定,并补充道,这条巷子原来不是死胡同,南边可以通往五一路。很早以前,每到下雨天这里泥泞不堪,夏天臭气熏天;如今,路面进行了硬化,整个巷子环境得到了改善,就像人们所说的‘花开自有蝴蝶来’,来这里做生意的人 也多了起来。”

    史料记载的巷子名

    此外,记者在《临汾市南街办事处地名汇编》一书中看到,健康巷以南北走向为主,北起贡院街,南至居民区,东至平阳南街,呈“丁”字形,总长约500米、宽约4米,系沥青路面,东侧是贡院街蔬菜批零市场,西侧紧挨城墙,西边和南端皆为居民区。以前这里是旧城壕沟(现已废弃)杂草丛生,1976年后随着城市的扩建再建,这里新建了成片居民区,面貌焕然一新,命名为健康巷。1989年4月成立居民委员会时,便命名为健康巷居民委员会,现属南街办事处管辖。

    记者 亢亚莉 


     

责任编辑:席沛钊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