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建巷:自立门户”见证时代变迁

2017-07-24 20:44: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7月22日,记者途经市区五一东路时,遇见一条被命名为“新建巷”的巷子。巷子很长,位于五一东路路北。该巷为南北走向,与长胡同平行,沿着巷子北行至尽头时,往西拐可到达长胡同。而往东走,穿过一条约为一米宽的小胡同,可通往九中路中段。

    采访中,很多受访市民对于新建巷的来历不以为然,新建、新建,新修的呗”。然而,在不断走访中,记者发现,这简单的名字背后还有很多故事。

    辩证“睹”物思情

    “从字面上理解,估计是说这是新修的巷子吧?”在巷子的南口(五一东路尧都区法院围墙外),今年63岁的市民姜新旭猜测说。

    “以前这里都是地,东西两边不断盖房子,中间留下的路就叫了这个名字。”与姜先生一同纳凉的73岁老人张怀富说。

    “这条巷子说来话长了。以前这片都是乡贤街村民的地,这条巷子具体形成的年代,大概就是临汾县市合并后。”同样围坐在一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者说。

    围坐在一起的几位老人回忆起这片土地曾经的模样,虽偶有分歧,但对于以下记者描述的内容,并无大争议。

    姜新旭回忆道:过去,我爱人的娘家就在这一片。那时候在尧都区法院这个位置是一排砖瓦窑,对面也有一排砖瓦窑,也就是五一东路路南方向。

    过去的五一东路是土路,路很窄,只能过一辆马车,大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这条路才慢慢拓宽了。”“最早的时候,这里只有长胡同一条巷子,砖瓦窑消失后,这里建起了‘临汾县童袜厂’,    再后来又有了现在的尧都区法院。”说话间,张怀富老人向记者指认那些厂子的具体位置。

    “那时候,五一东路、平阳南街、迎春南街的厂子特别多,除了童袜厂,在现在迎春南街小广场那块有个蓄电池厂,沿路还有塑料管厂、开关(阀门)厂、皮革厂等。”姜新旭细说着这片土地曾经的模样。

    “曾经有那么多厂子?”看到记者有些疑惑,姜新旭解释,“刚才说的这些厂子都不大,基本都是由几间厂房组成。”几位老人仔细回忆着他们印象中与这条巷子有关的情节,每忆及一段新内容,他们总会进行辩论、总结,以期给记者完整、准确的答案,这份执著让记者颇为感动。

    推测“触”景生情

    告别几位老人,沿着巷子南口一路往北,在路东方向,记者见到了今年79岁的陈国平。

    听闻记者来意,陈国平也猜测着巷子名称的寓意:我住到这里的时候,就叫这个名字。

    那时候与这条巷子相邻的胡同有长胡同、九中路,它们的‘年龄’都比这条巷子早,所以我猜想,这就是它叫新建巷的原因吧。”陈国平告诉记者,30多年前,因丈夫工作调动,他们来到了九中路南一带居住,2002年,鼓楼东街路段的房子经拆还迁至新建巷,他们盖起了现在的房子。以东西方向划分,曾经路西的住户大多与他们的情况类似,路东大部分为乡贤街本地户。“那时候这里就叫新建巷了。”陈国平回忆说,虽然那时候这条巷子的东、西方向也有人家,但没有现在这么密集,有的房子紧挨耕地,走很远才能到邻居家。”

    怕自己表述不清楚,陈国平还特意向记者引荐了对门的邻居。“他们是这里的老户,肯定能给你更准确的答案。”路东住户桑月娇告诉记者,他们的房子翻修于2000年,对于陈老的说法,今年63岁的桑女士给予了肯定,以前这里统称为长胡同,门牌号上都写着长胡同多少号,后来在规范城市路牌时正式命名为新建巷。我们家的门牌号就是那时换的。”今昔对比,桑月娇感慨地说:前几年这条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现在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居民出行方便多了,而且还安装了路灯,大家很满意。”

    核实集“思”广益

    此外,记者也查询相关资料对采访中市民所说的几个关键项进行了佐证。即1983年临汾县和临汾市合并为临汾市。

    临汾市尧都区人民法院审判办公大楼2005年3月18日奠基兴建,2007年5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而在本报曾经报道“九中路”的采访记录中,九中路的名称是在1990年规划城市地名时命名的。结合此次采访推测,新建巷命名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注:相关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记者 亢亚莉

     

责任编辑:席沛钊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