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复兴巷:大南门外蕴含“京味儿”的巷子

2017-10-23 21:20: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核心提示:复兴巷,位于鼓楼南大街路西,五一西路路南,为东西走向。从路口的仁保康入口,往西走,可到达原银河超市。在采访过程中,地理位置使人清晰明了,但对于命名,许多居民不明就里。为了解开这个谜,10月17日,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巷南有座厂 员工回忆“巷”旧貌

    在对复兴巷来历的采访中,记者在巷子里走了一遭,但是过往行人均表示不清楚巷名来意。随后,记者来到了位于巷子南侧的临汾染料集团(原名为临汾染料厂),60多岁的李先生表示,他刚到这个厂子时,这条巷子就存在,至于巷名的来历,自己并不知情。他表示,也许通过厂子的变化能了解当时巷子的格局。“我来这里20多年了,咱们现在站的这里属于染料厂的家属区,之前我们的厂区在原来银河超市那块儿,后来搬到了神刘村。”告别李先生,记者继续一路探寻。得知记者采访来意,今年71岁的刘有生老人也连连摇头,而对于记者提出的“印象中的巷子与现在的变化”时,刘老打开了话匣子。

    “这里一直是我们的生活区,那时,除了大门正对面的防疫站外,其余地方,也就是生活区以西一直到滨河路都是老百姓的地。那时的五一路,只是一条小巷子,周围全都是居民小院。原来的五一路上有一个大土坡,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扩建五一路时,这些民房被拆。”刘老回忆道。

    为了能更全面地向记者介绍这里的变化,刘老还特意请来了他的老同事——这座厂子的元老之一杨师傅。“杨师傅从建厂的时候就在这里,他或许知道巷名的来历,还有这里发展的来龙去脉。”

    统称南门外 地源辽阔“人”稀少

    “巷名是怎么来的,我还真不清楚。不过这里的变化我能跟你说说。”今年83岁的杨进文老人表示,“这座厂子是在1964年4月从运城新绛迁到这里的(那时临汾和运城统称为临汾地区),当时迁过来的老员工有60多人,我是其中之一。刚搬来时这里荒无人烟,也就是说从位于现在五一路路北的保险公司开始,到我们的生活区全都是地,种着玉米、棉花、蔬菜等,这里被统称为‘南门外’。那时的染料厂与奶牛场、棉织厂(老百汇所在地)、东关的屠宰场并称为‘四大厂’,大概在上世纪70年代,五一路上的住户开始增多,也就有了刘师傅所描述的那种场景。”此外,杨老还回忆,现在五一西路路北保险公司所在的位置,是在城壕沟垫起来的基础上盖起的房子,这也和本报之前报道的《环城南巷沟南巷大南门外“见证者”》中居民的说法一致。

    随后,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几名路人。今年67岁的王先生也是临汾市染料集团的一名员工,对于文中刘有生老人的说法,王先生给予了肯定。他表示,之前复兴巷是鼓楼南村委会的一条路,住户不多,原银河超市所在地是染料厂的厂区,这条路是他们回宿舍的必经之路。后来,随着五一路的拓宽改造,这里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楼房多了,人口也多了起来。

    王先生还回忆到,之前,在路口仁保康那个位置有一个防疫站,剩下的地方全是村里的民居,五一路那边是条大沟,道路扩建之后,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善。

    此外,王先生还建议说,这里之前属于鼓楼南大队管辖,去问问当时的领导,也许会找到地名的来历。

    后来几经辗转,经过热心人的推荐,记者找到了曾任鼓楼南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杜宝田。

    洞子坡被改 为求方便立新“名”

    今年68岁的杜宝田介绍,复兴巷以前是一条通往农田的土路,人们习惯叫它洞(tong)子坡、城壕垅。

    原因是原银河超市往东处有一块高地,被称为洞子坡,也叫城壕垅,直到1978年,才被命名为复兴巷。谈起这条巷名的来历,杜宝田笑着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说来也挺有意思,这个名字还是我取的。”看到记者有些诧异,杜宝田解释,我是1975年担任鼓楼南大队党支部书记的。那时候,现在被命名为复兴巷的地方只有7户人家,其余全都是地。从1986年开始,这里的耕地逐渐被厂房、住房所取代,随着人口增多,为了方便人们邮寄信件或是队里制作门牌,大队工作人员就合计着取个好听的名字。

    因为之前去过北京,我想起那里有个‘复兴门’,所以就把这里起名为复兴巷。从那以后,开会向领导上交材料时,我们都会把这里写成复兴巷,慢慢地,人们见面打招呼时也由之前的‘去洞子坡’改成了‘去复兴巷’。”在上文中也多次提到了五一路的变化,那么,这条巷子与五一路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杜宝田回忆说:五一西路是在2002年开始扩建的,之前的复兴巷分为复兴北、中、南三巷。现在的五一西路的北侧是以前的老复兴巷,也叫复兴北巷;在路的正中是复兴中巷,防疫站(尧都区卫生监督所)就坐落在这里;而现在留下来的这条巷子其实是当时的复兴南巷。”杜宝田说,过去的五一西路很窄,宽的地方约为4米,窄的地方仅有3米。

    在2002年拓宽改造后,路面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而整条五一西路也由之前的路面落差23米,变成了现在的落差13米。

    “2003年9月28日,随着五一西路的剪彩通车,复兴巷的格局就定型成现在这个样子了。”看着如今日新月异的变化,杜宝田笑着说,相信我们临汾城会越变越好!”记者亢亚莉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