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核心提示: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还记得在地名采访中,在介绍位于平阳南街的富乐巷时,记者曾引用过这句名言,而在介绍今天这条巷子的时候,这句话又出现在脑海。因为此处没有路牌,所以在对它名称来历的采访中,一度出现了多个版本,巷子是如何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故事?10月23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居民“自定义” 巷名版本多
该条巷子位于复兴巷西侧,为南北走向。北与五一西路相交,南与印染巷为邻。记者首先沿着该条巷子由北向南走了一遭,巷子两侧店铺林立,多所住宅楼高楼矗立。通过观察,记者并未发现有门牌或是路牌等,而在对该条巷子名称的采访中,可谓众说纷纭,并无统一答案。
记者:“阿姨,您好,请问这条巷子叫什么名字?”
受访者:“我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我们这一片的人平时都称呼‘银河超市边上’。”
记者:“那么,除了这个名字外,您听到过其他名字吗?”
受访者:“也有人叫科技新村、染料厂西院。”
在巷子口做生意已有十余年的刘秀芳介绍,通常在称呼这条巷子时,人们都是以离自己最近的建筑物作为依据的,比如,你往前走几步,就会到达临汾染化集团的家属区,人们一直称为“西院”,在与印染巷相交处有个科技馆家属院,人们又习惯称它为“科技馆边上”……
告别刘女士,记者继续一路探寻。通过巷子西侧的一条胡同,记者来到了居民所说的“染料厂西区家属院”。
原本是厂区 盖房“空”出路
得知记者采访来意,今年57岁的马占江说,“这里以前没有路,这条路是随着两边建筑物的落成,慢慢空出的一条路。至于叫什么名字,不清楚。不过,在平时收取快递时,人们都习惯称呼这里为‘银河超市背后的粉红色楼’,户口簿上的地址则是‘鼓楼南复兴巷29号院’。”
而对于这里以前没有路的说法,马占江解释:“我是1980年来到临汾染化集团工作的,以前从位于鼓楼南西侧的复兴巷开始,北到原银河超市、南至土地局家属院,都属于染料厂的地方。你要调查的这条路,在当时属于厂区的一部分。”
为了让记者更详细地了解当时染料厂的范围及厂区分布,马占江特意将眼前的建筑物“今昔对比”,咱们现在站着的这个地方是当时染料厂的锅炉房,原银河超市所在地是染料厂的渣厂。厂子在1990年搬走以后,这里才慢慢有了变化,不过那时并没有一次搬完,直到2003年这里的锅炉房才拆除,这一带的格局慢慢形成今天的样子。”
“邻居”来回忆 也称科技巷
为了更多的了解人们对这条巷子的称呼,记者继续一路探寻。
今年68岁的杜先生介绍,其实这条巷子是有名字的,过去人们都叫科技巷,因为在巷子南头有一个科技馆——临汾市科技馆(原临汾地区科技馆,现为临汾市科技馆家属院),它建于上世纪70年代,因为有科技馆的存在,所以过去的老住户都习惯称呼这里为科技巷。
杜先生在这一带居住了近三十年,对当时巷子的情况比较了解。“巷子南北各与印染巷和五一西路相邻,长约300余米,除了厂区和科技馆之外,基本全都是地,直到2003年五一路修建好后,这里的住户才渐渐多了起来。”
此外,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几位路人,他们均表示,其实设立一个路牌作用最直观了,既方便了居民生活,也可为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做个“导航”。
文/图记者 亢亚莉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