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油脂巷:见证一座工厂的成长轨迹

2017-11-16 21:17:5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核心提示 临汾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它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仅从街巷来说,就融汇着建筑、历史、民俗等丰富文化;细细盘点:有历史事件命名的,如解放路;以集市作坊命名的,如煤炭巷;还有以姓氏名称命名的,如马家胡同、亢家胡同等;也有以单位名称命名的,如生资巷等;还有以资源命名的,如水车巷等等,可以说是数不胜数。11月14日,记者走访的这条巷子,也来自于这几大体系之一。

    油脂巷,位于市区解放路路北。沿着路牌往北走,两边的平房前,老人们或是打着扑克,或是晒着太阳聊天,日子宁静祥和。大约距路牌200米处,一座楼房矗立眼前,人们称之为五洲小区。而说起巷名来历,几位老人异口同声地说,这里原先有个榨油厂。

    年代久远 曾经辉煌

    “五洲小区再往北走,里面有个油脂(厂)小区,从现在的巷子口到油脂(厂)小区的北边都属于油脂厂的地盘。”今年82岁的苗根秀老人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这里曾经的模样。

    “我是1955年到榨油厂(油脂厂)工作的,那时候这个厂子在东关那边,1958年迁到了这里,我一直在这儿干到了1983年退休,后来又住进了单位的房,再没有挪过地方。”谈起巷子的历史,今年90岁高龄、厂子元老之一的马如福老人介绍,曾经的榨油厂可红火了,那时候整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非常热闹。主要生产棉花籽油、葵花籽油、豆油等。”今昔对比,马老感慨万千,后来随着企业改制,厂房被拆,土地被开发,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地盘很大 后来改制 

    随后,几位老人热心推荐,记者又见到了另一名老员工,今年71岁的秦俊荣老人。对于油脂巷的来历,秦老肯定了几位老人的说法,这里以前有个榨油厂。”听着老人的叙述,记者也慢慢进行了梳理。

    “我是1968年进厂的。那时的厂名是临汾油脂化工总公司,在我1997年退休时,厂子开始实行股份制,改名为正源公司,人们把这两个公司称为新、老公司。”秦俊荣老人回忆着厂子的发展史,对于厂子周围的情况,他娓娓道来,那时的大门在巷子口,就是路牌那块儿,是厂子的南门。咱们现在坐着的地方是当时的职工宿舍,有五六排。对面那个瓦房也是当时的职工宿舍,再往北走,也就是现在五洲小区和2000年兴建的油脂(厂)小区所在地,分布着油厂车间,油库的库房、车间的库房等。

    那时候往西拐可以到达兵站路,那边是厂子的西门,大致就在正源小区那一带。此外,这一带还有一个油库,主要负责储存原材料、制作油、销售油等业务,后来建成了小区。”为了说明当时厂子的具体位置,秦俊荣、苗根秀两位老人还特意带记者来到了车间的旧址——油脂(厂)小区北边。透过紧锁的大门,记者隐约看到拆除房屋遗留下来的砖块,以及一栋未完全拆除的车间。“车间的那边就是正源小区。”苗老说。

    多方佐证 还原旧貌

    那么,老人所说的正源小区兴建于何时?与榨油厂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告别两位老人,记者来到了位于兵站路路东的正源小区。

    今年63岁的梁雅宽老人告诉记者,这栋楼兴建于1993年,是这一带最早的楼房。站在楼前,记者清晰看见了苗根秀老人所说的那座未完全拆除的主车间与正源小区只有一墙之隔。“这里以前叫兵站路8号。榨油厂在1998年—2000年之间进行了改制,股份制时改名为正源公司。”结合之前本报曾报道过的有关兵站街——《临汾兵站街:曾经有一座专门接送军人的兵站》来历的采访中,当时79岁的成瑛老人所说,榨油厂的原址就是现在的正源小区,起初叫临汾地区榨油厂,我爱人就是那里的老职工,后来改为临汾市正源公司油资化工有限公司。2010年小区开工建设后,油厂也就名存实亡了。”此外,再结合本报采写的《南道巷:身处闹市几人知》的报道中,81岁的芦景彦老人所介绍的,在巷子路南还有一个榨油厂,后来在2001年城市规划中被拆。”这一说法,也印证了90岁老人马如福所说,榨油厂曾在东关一带“呆过”的说法。

    记者亢亚莉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