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自2013年7月浮山县推行“亮晒评”工作法以来,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收集各类群众诉求信息10411件,已解决10328件。两年来,通过上万件诉求信息的收集、办理,该工作法解决了许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
关注民生大事解决基层困难。该县通过月初“亮”问题,季末“晒”进度,年终“评”优劣的工作方法,把收集到的群众诉求分为民生、民困、民访三大类进行解决,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
“县里实行的这办法就是好,干部对我们越来越关心啦,比方说吃水这一问题,没想到就填了一张表,反映了一下,县里乡里很快就给我们办啦。”槐埝乡高村村民张大爷告诉记者。
槐埝乡高村、峨沟、砚凹掌三个村的集中供水遇到了困难,多年来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推行“亮、晒、评”群众工作法后,该乡党委、政府接到诉求,积极联系协调水利部门第一时间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村民自发投工出力,短短20天时间,修建了沉淀池、蓄水池和供水管网,三个村310多户1300余口人的饮水恢复了正常。
该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引深拓展“定查评”工作法,探索推行了“亮晒评”群众工作法,对于群众的共性诉求,按民生问题分类,并将其纳入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的范畴,确定为年初大事,通过发展经济、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解决了群众实实在在的难题,也赢得了民心。
关心民困琐事解决个人困难。槐埝乡党委书记吉秀红在高村走访中了解到村民王根令身患股骨头坏死,因家庭贫困没有条件治疗、即将面临下肢瘫痪的危境后,立即协调有关部门减免有关费用,捐款4950元,申请了贫困救助。通过大家的救助、帮扶,王根令已经顺利出院。
该县在关注“面”上的同时,不忽略“点”上的事情,比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等个性诉求,纳入到了“民困”一类。为群众提供差异化、具体化服务,并将“亮晒评”群众工作法作为该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动作,加以推行。
辛丽雯今年7岁,父亲在她两岁时因病去世,母亲离家出走,一直没有音讯,这几年由她二爸照顾,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县积极联系团县委等给予资助。
村官家访,年迈的老人不再孤独;干部牵线,四十岁的光棍娶上媳妇;干群帮助,久病老人得康复。这是该县推行“亮晒评”工作法带来的新变化,是全县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取得的新成效。
关爱民访难事化解个性诉求。“我们‘亮、晒、评’工作法,是按照市委基层党建服务年的要求,对党建工作的一种探索和尝试,目的就是通过解决老百姓家里‘油盐酱醋’的个性问题来增进党组织和老百姓间的感情,从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县县委书记孙京民说。
“亮晒评”群众工作法推行以来,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全部深入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征求大家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于群众提出的不符合政策规定无法办理的诉求,向诉求人做好政策解释和心理疏导,用真情化解了一批民访难事。
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该县还在建立长效机制上做文章,努力推动活动开展走上常态化、制度化的轨道。他们的具体措施是“出台一个意见、完善三个机构,形成一批制度”。
出台一个意见,即《中共浮山县委关于加强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的意见》;完善三个机构,即便民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在外人员服务中心;形成了一批制度。建立健全了首办责任制、值班领导挂牌服务群众责任制、县级领导包案责任制等一系列务实管用规章制度,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提供了制度保障。
李益民 许亚峰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