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感受民俗风情、体验农事活动、观赏田园风光、品尝特色美食、享受森林康养”,炎炎夏日,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浮山。
作为传说中的尧王避暑胜地,近年来浮山县发挥区位、交通、环境、人文等优势,把文化产业、全域旅游作为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充分挖掘县内外优势资源和潜力,不断发展旅游产业,努力打造临汾“后花园”。
精铸地域文化 让旅游产业扎稳“马步”
浮山县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大对帝尧文化、道教文化、弟子规文化、餐饮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红色文化的挖掘开发力度,推动文化与旅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通讯等深度融合,带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重点筹划建设《弟子规》文化创意园,开展了《弟子规》系列创意制作和开发宣传,通过学校教育、民风熏陶等方式,让《弟子规》走进千家万户,彰显时代魅力。不断深化剪纸、木偶、锣鼓等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实施了剪纸文化提升工程,整合剪纸资源,培育创作人才,加强艺术交流,推动浮山剪纸产业规模化发展。该县不断把地域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传统特色文化健康发展,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开展近郊旅游 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
浮山县依托海拔较高、气候宜人、生态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生态观光为主的近郊旅游,叫响“天然氧吧、避暑胜地、养生天堂”品牌。
该县重点建设了“印象田园”设施农业体验区、锦绣园林观赏区、休闲养生度假区三大综合区建设,目前已具备接待能力。4月下旬,该县成功举办首届浮山印象田园乡村文化旅游节,以赏花、饮食、民俗、采摘、摄影、骑游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吸引了周边县市12万游客,旅游综合收入达985万余元。
实施了臣南河水系生态景观区和尧山森林公园扩建工程,目前尧山森林公园太和桥项目桥梁基础接近完工。未来浮山县将形成以尧山森林公园尧文化体验区为轴心,东连寨圪塔生态旅游区,西接凤凰山庄休闲度假区,南通“印象田园”生态农业示范区,北达臣南河水系生态景观区的浮山特色旅游线路和品牌。
做好特色餐饮 让传统美食迸发“新活力”
浮山餐饮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早在明清时期,浮山饮食就很发达。乾隆年间,浮山人开设的烧麦馆名声远扬。现在全县60%以上的村庄都有人在外地做饭学徒,厨师遍布临汾、太原、大同、天津、兰州、北京等30多个城市。临汾城区90%的饭店、宾馆都有浮山厨师主厨。近年来全县在外“掌勺子、端盘子、开馆子、挣票子”的人,每年都在6000人以上。对于人口有13万人的浮山县,每20人中就有1个人从事餐饮业,每年可为全县带来经济收入近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浮山县发挥该县厨师协会作用,在临汾建成了浮山面食广场。梳理特色饮食名录,开展饮食文化交流培训,浮山美食正在成为其旅游发展软实力。目前该县正规划建设饮食文化一条街,打造具有浮山地域特色的餐饮文化品牌,使外来游客玩的好、吃的香,促进饮食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优化生态环境 让群众尽享“生态福祉”
浮山县顺应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和期待,坚持以良好的生态吸引人,以优美的环境留住人。加大生态美化和造林绿化的力度,围绕“一湖水、一座桥、一片绿”,逐步启动了臣南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今年实施了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程,大力开展了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加大了县城、道路沿线、景区景点的造林绿化和环境整治力度。
该县不断完善配套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功能。总投资7800余万元的3条旅游公路项目已完成路基整修和所有节点性工程;总投资1.7亿元的太皇峪森林公园旅游公路即将动工建设,县城至森林覆盖率达60%的寨圪塔乡的车程明显缩短。该县划设县城禁燃区,提高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气爽的生态宜居美好家园,让绿色成为美丽浮山“底色”,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浮山新名片,为建设临汾“后花园”提供了有力支撑。(李军 卫琦)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