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野生鸟类泛论
康宾桥
临汾市由十七县、市、区组成。地理形式为北高南低、东西两山之间一川汾水暨汾河。山式凸凹斗转或是逶迤无限。丘陵过渡或急或缓。主要林区有吕梁、太岳、五鹿、历山等。除少数人工林是单一树种外、多系混杂林。这种多样性的林区基本保障以及满足了大部分野生鸟类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依赖。因为这些植物的多样性对野生鸟类来说非常至关重要。
临汾地处古北界中部偏东(亦叫劳亚古陆)。注:(古北界是古地理的一个名词。也是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动物地理区。古北界面积广阔,包括了古欧洲到古亚洲的大部分地区。这个区域之内生态条件多样,也是地球上鸟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与旧热带地界接壤的部分则原属冈瓦那古陆,现今算是古北界和旧热带界的过渡区域)。
古北界在我国范围内的划分是指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亦或泛指30度以北。而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古地理名词则是秦岭以南的东洋界(本文只叙古北界之内的临汾)。
在古北界这个区域里,从古至今野生鸟类就是原住民。它们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有些是因为气候的改变、有些是因为食源的需要、不断的进行着与自身相对应的改变使之与其变化了的环境相适应。这些千差万别的外部环境因素以及自身生理需要;逐渐的使得它们的习性向着各自的需要、相对的渐进、演变、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这些种与种之间千差万别的鸟类;以及这些物种的差异性行为习性、包括它们的生活模式之间的差异。但是它们的进化并没有停止,仍在进行中。这一切;就是我们今天眼前所有见到过的鸟类。
这里,提古北亚,是因为:了解野生鸟类最好是先了解古北亚的概念。这对我们宣传、保护野生鸟类以及普及野生鸟类知识是有益的。了解一点以及这个概念会更好的知晓一些野生鸟类——无论它们是否迁徙,是否会飞,是的;它们有些已经变的不善于飞行了,有些则变的象鱼一样离不开水了。有些则因为其它的原因开始了逆向进化——如海洋哺乳类等等。还有些在进化中“学会”了“享受”;进而当我们以人类的行为准则来衡量它们这些行为的话、俨然就成了“好吃懒做”的榜样——比如大杜鹃等等。
当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会进行迁徙。也不是所有迁徙的鸟类都是成千上万公里的长途迁徙。上万公里迁徙的鸟类有、它们当中的有些每年还会定期定时的路过我们临汾。比如鹤鹬、斑尾塍鹬等等一百三十四种,这里面就包括了现在已经非常稀少的西方滨鹬等。
但是进行上万公里迁徙的鸟类只是少数而非指所有参与迁徙的鸟类。比如有些每年就是只迁徙二百公里左右或是八百公里之内。但这也是迁徙行为的一种,虽然距离短了点。
迁徙不是鸟类的特有行为。鱼也迁徙;学术上定义为洄游。不少昆虫(我这里的昆虫是狭义的)包括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虫;例如野生蜂、蝴蝶等,它们的这种习性常被称其为迁飞。另外有些哺乳动物也保存有迁徙的行为习惯——例如蝙蝠、角马、狼等,而这种类型的行为被称谓为迁移(但也被一些人形容为迁徙)。
鸟类家族庞杂,数量、种群、亚种、特有种等。区分它们的途径过去主要是通过解剖研究它们的生理结构。还有就是它们的外部特征、行为模式等。现在加上了基因分析。相信以后的区分会更加科学准确。
野生鸟类习性多样;有些天生离不开水。生老病死从不愿离主动离开水,比如䴙䴘、反嘴鹬、鸳鸯等等。它们的小宝宝从蛋壳里一出来不用学就会游泳。石鸡则相反,它们惧水远水。
鸟类性格在有些方面也有着似人的一面,比如;它们因物种的不同在性趣方面丰富而多样。它们之中有些性格生性胆小,从不愿意与人相遇。有些生性倔犟。有些会对人投其所好讨人喜爱。人们熟知的有噪鹛类的八哥等等。有些则对人是宁死不屈。其中的典型代表大鸨第一、燕子、麻雀随后。平时友善的鸟发起脾气来也会吃掉别的鸟类来进行宣泄。看似凶猛的鸟类也经常出现主动去关心监护非同种的其它鸟类。比如夜鹭保护与己不相干的琵鹭。斑嘴保护落单有伤的鸬鹚。这也是我们的古人为什么会把有些鸟类归纳为德鸟的原因之一。例如:鸟有五德雁为首,就是最直接的例证。以上所举的一些现象,在它们的行为模式中并非罕见——而是经常性出现。
栖息在临汾的野生鸟类计有四百余种。它们中有些是临时性的选择在临汾做暂时的休息、或是有补充体能之需。有些则是临时降落下来等待后面的大部队。还有些是因为在飞行途中因多种原因身体出现了伤残。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在长途迁徙中因地球物理性磁场变化或是其它原因迷了途的迷鸟等。近三十年的观察中,在以上所叙群体里就出现过不少其实是肩负着使命的“侦察兵”。(此节后叙)
地球上的人口总量已经翻了好几翻了。人类所依赖并可以使用的有效土地因海水上升又消失了一些。人口密度由过去的平均百公里20人上升到了100人。这一数据仍在快速翻升。换言之。野生鸟类们的栖息地被大量的挤压了。它们只得被迫四处寻觅新的可供其生存的地方。这也就是近些年为什么一些地区经常出现一些过去不常见的野生鸟类们的原因所在。
未来十年,这一现象还会更加频繁的出现。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一种生态出现危机的最直接的信息。例如水雉向北方的偏移性探索。非洲的火烈鸟出现在河北等地等等。
因气候变化海平面的升高失去的土地一直持续的在增加中。换言之,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因为自身的需要而开发、占用掉了更多的土地资源。这些;不用想都可以得出这无疑会使野生鸟类们的生存空间受到更大的挤占。这一点是无需讨论的。这也不是哪一个国家的问题,这是全人类的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此节有机会容后叙)。
当野生鸟类们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后,它们之中的有一些会灭绝就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了。鸟类们因为找不到适合的繁殖地进行有效的繁殖,加上它们各自又多习惯于自己仅有的几种食物源(有必要说明不是所有的野生鸟类的食源类型都简单单一)、因此它们种群数量的绝对总量自然就会呈现必然下降的趋势甚至绝种。
在有些地区,它们已经无法安全的完成繁殖的全部过程。有些地方的环境已经变的使野生鸟类们找不到安全的无人打扰的地块建立自己的鸟巢、进行有效的繁殖包括后期的哺育。只是因为这些现象多系潜在危险而非直接危险、所以不会引起大部分人的警惕。例如虽然野生鸟类们的繁殖不可能被大多数人经常的看到,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只满足于能够在日常生活的范围之内见到野生鸟类的身影就非常满足了。至于这些野生鸟类们能否进行正常的繁殖也就无人去深究了。
因为古往今来,在人的意识里;野生鸟类们本就应该是自生自灭的。无需人类分出心来专门的去关注它们。更有甚者,有些人竟然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把鸟惊飞起来、然后把这些惊飞起来四处逃命的鸟的各种瞬间当做美并记录下来用于某些展示。鸟类的飞行姿态的确是一种美、但是它们的这种美的瞬间应该是自由式的。而不是我们把它惊飞起来出现的“美”。鸟受惊后的飞与它自主自由的飞行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飞行姿态。而一些人用这种惊飞起来的“精彩瞬间”现象的增加、无疑是增加了对野生鸟类们的保护难度。以及倡导人们友善的爱护并保护野生鸟类们的参与者热情。毕竟鸟展羽动十八语——意思是说在鸟的羽翅动作中包含着鸟的十八种语言信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以及视域范围还在扩大。与此相反的必然是野生鸟类们的生存环境的压缩、挤占。它们被压缩到了更小的活动空间之内,(这与它们的生理特点以及生存需要有关,此节容后)而适合它们生活、栖息的环境地是有限的、就那么多。原有的栖息地没有了之后、它们自然就会四处寻觅新的栖息地。你所见到的以前不常见的鸟类们的现象自然也就相对的多了。这也很容易让一些善良的人得出一种误解的假象——看似鸟多了。
看过上叙的你应该很容易想到这不是鸟多了,而是它们原有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挤压,被迫做出的寻找新的生存环境过程中的一个过程而已。例如在中国没有分部的白喉石鵖,五年前的2009年即已悄悄的在临汾开始了试验性生存与繁殖发展。这些基本都属于野生鸟类被迫寻找新的栖息地的活动过程现象之一。
准确的讲那是无“家”可归的鸟多了。你眼中的鸟多了——极有可能只是一种暂时的假象,真象是;它们由过去的自由式“流浪”被迫转变为真正的流浪者了。
当它们失去了原有的栖息地之后——千里万里的四处寻觅可供自己生存建巢的地方就成为必须。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后的修补是需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有些则是无法恢复的。而多数野生鸟类是等不到几百年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科学的宣传爱护环境、倡导保护野生鸟类。您对自然的态度,就是明天的社会。 (作者系临汾市鸟类保护者)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