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贫困地区百姓步入小康?
临汾新闻网讯 古县如何创新机制实现精准脱贫?如何动员全社会力量宣战贫困?如何让贫困地区的百姓拔掉“穷根”步入“小康”?古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必须开启脱贫攻坚“加速度”,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正是全县脱贫攻坚战的重点、难点之一。
聚焦难点,3月17日,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扶贫、民政、卫计、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残联等部门负责人来到岳阳镇贤腰村,石壁乡石壁村、高庄村、连庄村等地,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进行专题调研。
医疗帮扶向精准要实效
“她患有直肠癌,做手术花了10余万元,现在进入巩固治疗阶段,两到3个月要到临汾化疗一次,一年下来最少需要一万余元。为了治老伴这个病,我们卖了房,现在租住别人的房子。”石壁乡石壁村鲁文爱的老伴向到家走访的一行人倾诉。
一叶知秋。贫困人口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不断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担心巨额的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甚至让整个家庭都积重难返。
县卫计部门负责人介绍,全县农村患病人员住院花费4万元以上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这些人中很多都是扶贫对象,巨额的医疗费用对他们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尽管医疗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病群众的经济负担,但因病返贫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贫困农村或家庭。
医疗帮扶务求精准。为对贫困人口实施医疗保障精准扶贫,县卫计局整合扶贫、民政、新农合、大病保险等数据资源,建立了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精准帮扶大数据平台。
“我们对全县因病致贫户的家庭情况、收入来源、诊疗、康复等一系列信息进行登记,做到帮扶工作有档可查、有据可循。”县卫计局工作人员说。
对此,县政府领导强调,建档立卡工作是开展精准医疗帮扶工作的重要依据,要全面了解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真实情况,精准到户,定位到人;要组织人员进村入户进行“回头看”,对前一阶段建档立卡信息进一步识别、核查、过滤,对他们的年龄阶段、社会关系等信息进行充实完善,为下一步彻底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数据精准,更要帮扶精准。
据悉,古县将组建医疗卫生专家扶贫队伍,以县卫计局、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等医疗机构为主体,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为辅助,进行精准帮扶,包户到人,让群众病有所医、困有所帮,逐步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
精准帮扶重在除“病根”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同样的一台手术,我们也能做,但是很多患者宁愿花数倍价钱去大医院。”古县人民医院负责人直言客观情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普遍缺乏医疗知识和信息,小病拖着不治、诊治不当,逐渐发展成为大病,或小病大治、过度医疗,造成患者身体每况愈下,致使本已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对此,县政府领导提出,医疗卫生专家、扶贫队伍要定期深入包联贫困户进行精准医疗指导,既有利于遏制小病变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趋势,也能有效防范过度医疗,节省病患家庭的医疗费用。同时,要经常深入包联贫困户进行医疗知识、健康知识宣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医理念、健康的生活习惯,从根本上切断“病根”。
医疗帮扶救急更暖心
一位尿毒症患者王军(化名)是医疗帮扶的受益者。之前从事运输行业,收入可观,但自从不幸患了尿毒症后,每个月需要到外地透析11次,每次费 用500多元,一年下来花费6万余元,高昂的治疗费用使他的家庭一贫如洗。
而现在王军在县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除医保报销外,每次只需要花费50元。另外,医院每天还为像他一样的透析患者提供10元的生活补助。县委、县政府的这些好政策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就医负担。
据悉,全县血液透析患者有19人,大多数患者家庭因病致贫。县医院花费157万元购置了5台最先进的血液透析机、一台床旁血滤机,添置了血液透析专用水设备等配套设施,通过医疗帮扶帮助血液透析患者减轻家庭负担,破解因病致贫困局。
如今,王军的状况已非个例。虽然,一个个“王军”及其家庭得益医疗帮扶重燃脱贫希望,但全县医疗帮扶工作仍然正面对一个个具体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家庭。
精准脱贫,一个都不能少。思路既定,实效如何,且待事实说话。
(吕锐 武文鹏)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