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笔者日前从古县民政局获悉:2016年,古县坚持把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兜底网作为推动精准扶贫、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低保兜底对象同步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措施来抓,强化动态管理和低保对象的精准识别认定,狠抓分类施保、综合救助政策措施的落实,巧打低保、临时、医疗救助等政策的“组合拳”,实施惠民政策,积极发挥“兜底作用”保障特困群众基本生活。
低保兜底助脱贫。古县实行了“按标施保”常态化管理的工作思路,科学制定评估标准,对全县农村低保所有在册对象按新标准进行100%重新核算,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实现低保动态管理的常态化机制。严格按照户申报—村民评—乡审核—县审批、经过公示程序评定。
城乡医疗救助扶脱贫。根据省、市、县城乡医疗救助文件精神,古县强化医疗专项救助配套功能,城乡低保对象因病住院治疗所支出的医疗费用,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核定报销后,扣除社会互助帮困等因素,个人实际承担的医疗费用,救助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至70%。
临时救助帮脱贫。面对发生意外突发重大疾病、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等,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古县充分发挥民政部门临时救助“及时性”的特点,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对各乡镇拨付一定数额的临时救助资金,同时,增加乡镇临时救助审批的额度,鼓励乡镇在一定额度内自行审批,现金发放,便于迅速解决辖区内突发性、急难性的困难得到迅速、及时解决,切实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帮助低保边缘、低收入群体解决特殊困难。
特困供养保脱贫。古县建立特困供养对象管理员制度,掌握生活动态,全额资助特困人员参合参保,全额报销特困供养人员住院医疗费用,对高龄老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四类”特困人员,按照低保标准给予特困补助。
用足政策抓脱贫。古县先后出台了《古县民政局关于社会保障扶贫兜底办法》《古县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进一步健全了社会救助政策体系。搭建信息比对平台,成立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提高对象纳入准确率。依托各乡镇民政办,在全县7个乡镇统一设立了“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确保社会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王培亮)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