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文明·魅力新山西之临汾

2016-05-12 17:15:11 来源:新华网

6c3b51f2deab4a74b855dd8fef3f2fa0_jupiter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汾水之滨,东倚太岳,西靠吕梁,中部是辽阔富饶的盆地。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市、吕梁市毗邻,东与长治市、晋城市相连,南与运城市相邻,西以黄河为界同陕西省相望。全市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其中,平川面积19.4%,丘陵51.4%,山地29.2%。

  临汾市现辖2市1区14县,76个乡,75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156个社区居委会,2960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平川7个县市区,分别是: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侯马市、霍州市;东部山区3个县,分别是:古县、安泽县、浮山县;西部山区7个县,分别是: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汾西县和吉县5个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其余5个山区县为省级贫困县)。

  临汾历史悠久,古为帝尧之都,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尧曾建都于此,得“华夏第一都”之名。春秋时期,临汾属诸侯国晋,晋国的中心就在今曲沃、侯马一带,至汉代始称平阳。宋、元、明、清皆在此设有平阳治所,民国初属河东道。1948年5月17日,临汾攻坚战役胜利结束,临汾全境解放。1949年2月成立晋南区,1950年1月成立临汾专区,1954年与运城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专区又按原建制划分为临汾、运城两地区,1978年改名临汾地区行政公署, 200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立地级临汾市。

  临汾市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48.4—2512.6小时,年平均气温9.0—12.9℃,降水量420.1—550.6毫米,无霜期127—280天。

  临汾市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以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为主,土地产出率较高,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特别是中部临汾盆地,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称“膏腴之地”和“棉麦之乡”。2011年,全市小麦产量占全省37.95%,玉米产量占全省12.81%,油料产量占全省10.16%,水果产量占全省7.83%,棉花产量占全省6.98%,是山西省棉麦生产基地之一。干鲜果以红枣、核桃、苹果、山楂、柿子、花椒等为主。全市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为山西省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除农作物外,已调查到的种子植物有606种,分属97科、386属,许多为珍稀品种,占全省植物区系总种数62.1%,总科数的81.7%,总属数的79.3%,为发展林牧业和天然饮品提供了便利条件。

  临汾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38余种,其中燃料矿产2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24种,煤、铁、石膏、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花岗石、大理石、油页岩、耐火粘土等在省内及全国均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为0.73,在全省11个市中位居第二位。煤炭是全市第一大矿产资源,探明储量398亿吨,占全省的14%。主要煤种有主焦煤、气肥煤、贫煤、瘦煤、无烟煤等,其中乡宁为全国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且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铁矿是临汾市第二大矿产资源,总储量4.2亿吨,其中磁铁矿储量为1.8亿吨,富矿比例高,占全省富矿的70%以上。大理石储量1.5亿立方米,石英石储量2000万吨,石膏的远景储量为234亿吨,被誉为“有千种用途粘土”的膨润土分布在本市永和县、大宁县和吉县。2011年,全市原煤产量4813万吨,占全省5%;焦炭产量1920万吨,占全省21.2%;生铁产量1053.7万吨,占全省27.96%;钢产量864.4万吨,占全省24.77%;钢材产量943万吨,占全省27.99%。

  临汾市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贯穿南北,侯西线、侯月线横穿东西,是我国东西方向的第二条大动脉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区间;大同至运城高速公路、霍州至侯马一级公路、国道209线、309线以及晋(城)韩(城)公路纵横全境。所辖侯马市是华北铁路交通大枢纽、中国四大货运中心站之一。

  临汾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691余处,其中国家级28处,省级67处,市级30处。各级文物藏品14万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2847件(套),博物馆15个。著名旅游景区有:黄河壶口瀑布、洪洞广胜寺、大槐树祭祖园、尧庙、姑射仙洞、蒲县东岳庙地狱、霍州七里峪、陶唐峪、隰县小西天、襄汾丁村文化遗址等。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