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2017-12-01 09:22:2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换新颜……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有力举措,坚持问题导向,迎难而上,采取超常举措,强力推进,做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2017年搬迁任务是21995人,其中建档立卡17484人,同步搬迁4511人。集中安置15616人,占总任务的71%;分散安置6379人,占总任务的29%。11个项目县规划建设189个安置点,目前开工率100%;竣工116个,竣工率61.4%;完成投资48275万元,占年度任务的109.8%。

  凝心聚力 直面脱贫“硬骨头”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工作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抓好易地扶贫搬迁,事关贫困群众的稳定脱贫和长远发展,也是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

  市委、市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和头号工程,先后召开全市脱贫攻坚领导组会议、现场推进会,专题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各贫困县都成立了书记或县长任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领导组,明确县级党政“一把手”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落实了扶贫、发改、财政、国土、住建等19个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市县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协调落实、扶贫和乡镇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为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我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考核体系一项主要工作,纳入市县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从纪委监委、组织部、发改委、农委、扶贫办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并选调6名正县级老同志任组长,围绕对象精准率、项目开工率、工程竣工率、投资完成率、农户入住率、群众满意率六个方面进行制度化、常态化脱贫攻坚督查。与此同时,市扶贫办还组织人员不定期深入各安置点,察看工程建设情况。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明确要求、督促规范,做到督查推进、跟踪问效。

  因地制宜 推动安置多元化

  按照人口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我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选择安置地点、安置方式,新村、中心村、小城镇、县城梯度进行安置。

  吉县依托产业,就近选择中心村或交通便利的公路附近建安置点,既便于农户果园管理,又降低了建设成本,减少了贫困户自筹;乡宁县采取小村进大村、建设移民新村、跨村、跨乡镇、分散进城五种方式进行安置,集中安置点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最大的安置点210户13人,最小的安置点仅5户16人;古县对“五保”户、特困户实行“量身定制”就近安置的方式,针对一户一人和一户两人的实际情况,集中建造了25平方米、50平方米的安置房,免费为47人提供住房;隰县在合理控制住房价格、政府统一回购住房基础上,新建部分小户型住宅,对人口少的贫困户进行安置。

  市、县两级十分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宣传培训,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全方位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新的政策和规定,使党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培训研讨、座谈学习等方式,加强各级干部培训。今年5月10日,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上介绍推广了乡宁、吉县、隰县、大宁4县的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开展。

  多管齐下 腾挪“穷窝”换新颜

  “住上新房后,交通便利、吃水方便,心情也舒畅了。”这是乡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后,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

  乡宁县昌宁镇南阁村搬迁户王苏菊家有5口人,去年11月一家人从昌宁镇石珂村搬到南阁村,住进了110多平方米的新房里。“原来就住在三孔土窑洞里,每天都要担水吃,非常费劲,冬天自己生火取暖,很不方便。现在真好,用水有了自来水,取暖有了集体供暖。新房子宽敞、温暖、舒适,原来想都不敢想这辈子能住进这样的好房子。”王苏菊说,原来由于交通不便,想着让孙子就近上学,但是现在离县城近了,而且交通也方便,所以准备把孙子送到县城的幼儿园上学。

  易地扶贫搬迁让王苏菊一家享受着住进新房的喜悦。同样,乡宁县西交口乡南塔村村民闫怀龙也感受到搬迁后的便利。今年41岁的闫怀龙是2012年第一批搬迁户,原先一家5口人住在距离县城40余公里的五孔窑洞里,除了用水不方便外,通讯与交通也是最大的障碍,想去县城要走3公里的山间土路才能到公交站点,所以没有重要的事,他们很少进城。

  “现在好了,出门走几分钟的水泥路就能到达209国道上的公交站点,公交车直接通到县城,非常方便。我们村的人有事没事就去城里转一转。”闫怀龙深有感触地说,原先同村的村民由于生活不方便,许多人都搬走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生活各方面很便捷,村里百分之八十的人又搬了回来。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搬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标。各县始终把脱贫目标贯穿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过程,从规划制定、安置点选择、建房标准控制,到后续扶持举措全面聚焦脱贫、坚持搬迁与就业结合、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相信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主动作为、精准施策,一定能啃下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