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云丘山花鼓

2017-11-22 21:01: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云丘山花鼓源于上古时期,主要分布于乡宁县云丘山一带,在丰收的季节,人们头上插着羽毛,腰里围着兽皮,围着明亮的篝火,献上供品,他们敲击着鼍鼓、击打着石罄,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物繁盛。

    康家坪村玉皇庙乐楼里有一块清代咸丰八年的碑碣,记载了云丘山清代的花鼓规矩,上记“立写花鼓规矩人等不许半途而瑞违者重罚,大清咸丰八年七月吉日立”。咸丰八年是公元1858年,距今已一百五十多年了。

    云丘山花鼓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到今代代相传。

    每年从二月初一开始,每个山村都沸腾起来。鼓声、锣声、山曲声,声声不断,前沟、后峪、山硌崂处处花鼓。

    人们举红旗、擎灯笼、扭秧歌、唱山曲、抬驾楼、打花鼓,到土地庙及各庙里迎神赛会,当地的老百姓用心来打花鼓敬神,年年如此,辈辈相传。

    云丘山花鼓的表演质朴、明快。一开场,男子用花鼓引出女子,他在用自己的花鼓表演引得女子的注意、博得女子的青睐;女子手敲罗,扭扭捏捏、羞羞答答,跟男子出场。之后,男子与女子相互对打、相互挑逗、相互配合、载歌载舞。不难看出,这是一场古代人类集生产、生息过程的再现。

    花鼓调多寄生于花鼓之中,在激烈的花鼓打一段落后,民歌随后而起,民歌唱一段落后,花鼓又起,民歌好像是花鼓的一种诠释,花鼓好像是民歌的一种载体,这种形体与声腔的完美结合,把云丘花鼓表现得美轮美奂、淋漓尽致。

    据《临汾非遗名录》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