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和剪纸

2017-12-10 22:14: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剪纸是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人们借助方寸天地,借助年节气氛,以历史传说为内容,以朴素的红纸为原料,创作了大量的剪纸作品,构成了特有的地域习俗与人文心态,表现了永和古老的山川文化积淀,并显示着极高的审美价值。

    据永和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黄河水、黄土山养育的永和人民就把自己的情思、才华和美好的心愿都倾注在朝夕相伴的剪纸中,构成了特有的地域习俗与人文心态,并显示着极高的审美价值。永和剪纸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岁时节令的民间剪纸,这一类的民间剪纸相伴相随于全年的岁时节令活动中,表达了劳动人民追求理想化的喜庆生活意识或避毒驱邪的观念,如春节时,家家户户都剪门神、窗花、吊帘、灶台花、中堂花、顶棚花和炕圈花等,把整个宅院庭堂装点一新,已示除旧布新,增添红火热闹的气氛。

    其二、人生礼仪习俗的民间剪纸,永和县作为一个比较封闭的、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和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区域,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在民间剪纸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龙凤呈祥”送子观音”喜娃”莲生贵子”石榴生子”团花喜字”等。

    永和剪纸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刻的人文底蕴,其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受重视。据《临汾非遗名录》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