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振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近年来,乡宁县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脱贫振兴的基础任务来抓,政策撬动激励,组织建强保障,发展共享推动,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路径,着力筑牢乡村脱贫振兴基础根基。
发挥政策撬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精准脱贫·摆脱贫困”的重要举措,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抢抓脱贫攻坚的新机遇,用足脱贫攻坚的好政策。一是高起点谋划。结合实际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研判,制定《关于坚决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乡宁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展“百村破零行动”实施意见》,提出一年全部消除“空壳村”达到1万元、两到三年全面巩固提升、五年80%的村达到5万元以上的“三步走”目标,搭建拓展了盘活集体资产、引申产业、政府扶持攻坚项目、构建电商平台等8种路径,因村制宜、因村施策,引导乡村两级多措并举发展集体经济。二是多部门联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协调推动,成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机构;财政部门通过贴息、以奖代补、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等方式,提供资金保障;发改部门制定专题发展规划,国土、林业等部门抓好村集体资源资产确权颁证,农业、扶贫等部门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强大合力。三是激励性考核。发挥考核评价的风向标作用,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各级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落实机制。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效果差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约谈通报,通报3次,约谈7人,调整基层党组织书记6个。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办法多、效果好的乡镇干部,优先提拔重用,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
树立大抓基层导向,提供坚强的组织支撑。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创新组织设置,提升资源要素配置力。不断优化组织设置方式,采取“N村1企”的方式,在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13个村和3个龙头企业,组建3个村企联合党组织,带动86户、265贫困人口发展葡萄、核桃、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了“村企联产、合作共赢、辐射带动”的良好态势。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党小组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行“网格党小组”党建促发展模式,组建产业、行业、兴趣等不同类型党小组546个,推动资源整合、要素重组、抱团发展,激活了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强化基础保障,提升党员干部服务力。紧紧围绕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县级财政配套387.5万元作为党建工作经费,建立农村在职干部岗位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和离任“两委”主干生活补贴发放制度,提供基础保障。建立帮扶体系,出台《乡宁县干部下乡驻村包户帮扶工作实施意见》,领导干部带头联系、基层党组织具体帮扶、党员致富能手结对带动贫困群众。组建96个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2000余名机关干部、50名“第一书记”驻村,帮助农村培育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建好用好便民利民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方便服务群众。
搭建服务群众平台,推动共享发展的红利。坚持把群众参与、群众受益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盘活资源实现共享。党组织牵头进行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量化评估,把村集体土地、荒山、水面、房屋和贫困群众自有耕地、林地的承包经营权等,折价入股经营主体,逐步建立面向市场的现代产权制度,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通过股权收益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了“大河涨水小河满”。比如,云丘山联合党总支带头成立由382名股东组成的上河优质粮食种植专业农业生产合作社,以413元/亩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90%以上的农民变成了股民,实现集体增收、农民就业。二是聚合资金促进共享。研究出台《乡宁县“股加贷”财政资金加信贷资金受益扶贫试行方案》,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把2016年以前结转结余财政扶贫资金2500余万元折股量化到户到人,每股2500元,开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发挥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通过股权收益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三是产业培育带动共享。按照农业产业化、“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出台《经济林秋冬管理实施意见》和《“十三五”特色产业扶贫规划》,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引领,因地制宜发展苹果、酿酒葡萄、翅果、花椒、玫瑰以及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千亩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60个,以“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有力促进了企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依托各类产业平台,把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贫困群众组织起来,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可增加收入千余元,带动1.5万贫困群众脱贫。四是健全制度保障共享。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三资”清理台账和产权明晰的资产管理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建立健全村集体人员管理、重大事项决策、资金使用、利益分配程序、机制;认真抓好“四议两公开”和“定查评”工作法,落实村级财务定期公开,“村财乡管”等制度,严格规范管理、公开透明使用,确保村集体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广泛惠及农民群众。(作者系乡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