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紧跟形势,抢抓机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依托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优势,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示范点1个,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20个,重点打造出“乡宁县民俗之旅”(康家坪民俗村)——戎子酒庄——云丘山)、“现代农业之旅”(浮山县印象田园——洪洞县秦壁创意产业融合示范园——尧都区尧王台现代农业)和“浪漫花香之旅”(襄汾县燕村荷花园——曲沃县太子滩农业示范园——侯马市普罗旺斯庄园)等3条精品线路、9个精品景点。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近8亿元。休闲农业在推动农业转型、美化农村环境、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坚持绿色发展,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以农为本,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休闲观光景区、生态农业庄园、果蔬采摘园等各类景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1.科学规划定位准。根据《临汾市“十三五”国民经济规划》《临汾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和《临汾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各县市积极规划打造精品线路和精品景点,各园区注重整体规划,超前设计,细化功能板块和区域,准确定位目标人群,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如襄汾县依托境内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种养加资源优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打造了燕村生态园、双龙湖湿地公园、广奇休闲采摘园、尧京葡萄园、丁村、陶寺遗址、龙澍峪等具有襄汾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景区。
2.以农为本特色显。依托大棚蔬菜、水果、反季节果蔬等富有观赏性的农业项目和农事节令,突出“农”字,体现农业特色,将农业观光与旅游、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养生等有机结合,致力于增加游客体验感、获得感。如襄汾县广奇农业生态园依托种植的圣女果、草莓、火龙果、礼品瓜等大棚蔬菜及养殖的荷斯坦奶牛、长白猪、鱼等,开展蔬菜采摘、犁地、垂钓休闲、挤牛奶等丰富多彩的农事活动,吸引了银行高端客户、保险公司优质客户及幼儿园小朋友参与,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总收入达288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3.勇于创新有创意。发展休闲农业不“贪大求洋”,搞大拆大建,而是充分利用荒山、荒滩、荒坡和农村空闲地发展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体现创意,彰显个性。曲沃县南林交村大打文化牌,挖掘《诗经》故里的独特资源,依托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和莲菜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打造荷塘栈桥、银杏大道、园林景观等具有农业风情的宜居宜游休闲公园,倾力打造“一个有故事的村庄”,真正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4.强化管理重规范。从突破束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瓶颈入手,出台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系列办法,强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达标创建活动,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管理向制度化、标准化迈进。开展诚信企业、安全企业和良心企业建设,加强对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等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行业人员整体素质。曲沃、襄汾、乡宁、安泽等县在抓好主要景区、主体园区、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通过项目建设,配套建设民宿、餐饮、购物、停车场等设施,全力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乡村游景点。
5.注重宣传美名扬。紧紧围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通过举办不同主题的节庆活动,加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尧都区桃花节、隰县梨花节、安泽黄花节、襄汾县荷花节、古县牡丹节、吉县苹果采摘节等一系列主题节庆活动,已成为全市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主打品牌。
二、坚持多元发展,打造农业生产新格局
以“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空气变人气”为目标,大力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和精品景点、精品线路推介活动,着力建设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适宜度假体验的休闲农庄和具有科普教育示范功能的休闲农园,初步形成“农业+旅游”“农业+康养”等多种模式,打造多元发展的农业生产新格局。
1.“农业+旅游”模式。曲沃西海村依托大棚蔬菜产业,围绕产业兴村的思路进行磨盘岭开发建设,已形成以磨盘岭为中心,岭下大棚菜、岭上甜柿园、林下中草药、百亩罗非鱼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出星海生态游乐园、晋国民居民俗区、现代农业观光区、月亮湾休闲度假区和游客接待中心等“五区一中心”的旅游大格局,实现了现代农业与观光农业的完美结合。依托周边的产业,磨盘岭成了曲沃休闲观光农业的典范,岸坡盈绿、花草芬芳、鸟语嘤嘤、游人如织,宛如画中。
2.“农业+康养”模式。襄汾燕村生态园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建设万亩荷花基地及温泉度假村,满足了人们健身、养生、运动的需求,使之不仅能留住游客,还能经常吸引回头客来这里游泳健身、泡温泉,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农业+农事体验”模式。洪洞县大槐树镇秦壁村生态观光园、襄汾县林乡四季庄园等以绿色、自然、生态为主线,开展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农业游学等活动,让人们在欣赏田园景观和进行农事体验的过程中,近距离参与农业生产、学习农业知识。襄汾广奇农业生态园在传统“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基础上,以3-12岁儿童为主体,用社交、娱乐、互动的方式,感受农耕文化,体验乡村生活,打造快乐童年,留住儿时光阴。
4.“农业+民俗文化”模式。乡宁县、翼城县以人文景观为轴心,挖掘文化底蕴,建成融文化、民俗、风情、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乡宁云丘山依托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民居,打造旅游精品景点,让游客登山观景,领略古村落独特的建筑特色,体验浓厚的民俗民情。翼城县唐兴镇封比村连续开展古绵山德孝文化旅游节,弘扬介子推忠孝美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农业+扶贫”模式。安泽县将发展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旅游景区发展与贫困户就地就业,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产业扶贫新模式。安泽小黄村依托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以“休闲、观光、生态、绿色”为主题,建设了林中木屋、百亩黄花滩、QQ农场等六大板块,全力打造山水田园小黄村。2017年,景区带动本村贫困户30户41人就业,务工总收入达74700元。
三、坚持创新发展,做大做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近年来,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农”字特色不够突出、创意不够新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今后需要不断创新,补足短板,推动产业大发展。
1.规划先行是前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和引导,更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和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应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发展。农业、旅游、国土等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协调配合,积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和保障。
2.以农为本是基础。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准确定位,以农为本,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围绕农业文化、农耕文明、农业科普等做文章,将原生态、原汁原味的景色呈现给游客,将最能打动人的体验项目送给游客,将最好的农产品带给游客,真正实现“来了有看的、住下有玩的、走时有带的”。
3.培育品牌是关键。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微信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景点、景区的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形象;围绕“春有花、夏有果、秋有景、冬有乐”的主题,举办四季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开展宣传,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作者系市农委副调研员)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