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民:凝聚人大力量 助推脱贫攻坚

2018-09-29 09:00: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率先实现脱贫摘帽,是吉县“十三五”时期重中之重的任务。近年来,吉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关于脱贫攻坚重要决策部署,开展了“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县乡人大和人大代表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大局,积极履行职责,加大监督力度,在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做了探索。

  一、把党委的决定转化成人民的意志

  坚持和依靠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人大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搞好人大工作的重要保证。2016年8月换届以来,吉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与党委工作同向同行,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展现新作为。

  (一)出决议,明确新思路。为全力配合落实县委《脱贫攻坚二年行动计划》脱贫目标任务,县人大常委会在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县乡人大和代表带头落实县委脱贫攻坚二年行动计划的决定的决议》,把党委的决定转化成人民的意志,营造出了人大机关和人大代表带头贯彻落实县委脱贫攻坚二年行动计划的浓厚氛围,确保了人大工作与党委的部署同频共振。

  《决议》要求县乡两级人大和代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的“宣传员、战斗员、监督员”。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最密切最直接的天然优势,深入宣传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当好“宣传员”。二是主动担当作为,开展调查研究,为决胜全面脱贫攻坚献言进策,实施有效的依法履职,并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积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增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当好“战斗员”。三是强化监督检查,结合脱贫攻坚,运用审议、视察、询问以及执法检查等形式,对“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九大工程”等进行适时监督,当好“监督员”。

  (二)定方案,提出硬要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每人要联系2至3名县乡人大代表,2至3个贫困选民户,每月要深入到所联系的乡、包的村户1至2次,做好进村、到户、见人,宣传扶贫政策,了解脱贫工作,及时发现人大代表在脱贫攻坚方面的好作法、经验,予以总结推广。”这是《“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实施方案》中对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提出的明确要求之一。为落实好《决议》的要求目标,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工,确保层层抓落实,人人负责任,事事见成效。

  (三)建平台,层层抓落实。县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共建立了10个人大代表微信群,实现了代表交流“零距离”。县乡人大将工作要求和代表需要学习的资料及链接及时在群里发布,代表将个人的履职情况实时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发至微信群,代表及时掌握最新资讯,随时交流互动。县人大常委会在《壶口》杂志,县电视台开设了专栏,制作了《发挥代表作用 助力脱贫攻坚》和《发挥正能量 倾情为民众》等10个专题片,在县电视台每月播放1至2期,对人大机关和人大代表在脱贫攻坚中的措施、做法和典型事迹及时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把发挥职能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人大代表都要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推进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必然要求。为此,县人大常委会着力发挥代表作用,把发挥代表职能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人大监督工作主要内容,聚焦关键环节,制定具体措施,进行专题调研3次、集中视察2次、检查督导4次,通过定点帮扶、适时跟踪检查监督等多种形式助推脱贫攻坚任务的按期完成。

  (一)组织专题视察。十六届三次会议上,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扶贫工作进行调研和视察,听取并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全县扶贫工作情况报告,指出了“当前扶贫工作仍存在部分扶贫项目布局不够合理、移民搬迁有移富留贫现象、整村推进项目实施中资金平均使用、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比较分散,互助资金运转、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视察意见。三个月内,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围绕“调整项目布局、认真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加强项目资金的公开透明工作、项目资金向主导产业和特困地区倾斜”这些问题加以整改,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整改情况,为加快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二)强化监督检查。活动中,县人大常委会多次对脱贫攻坚活动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去年11月8日至18日,四名副主任带队从“落实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的情况、脱贫工作进展情况、特色产业扶贫情况、生态补偿脱贫工程工作情况、社会保障兜底工作、基础设施完善工作和公共服务提升工作”7个方面,对8个乡镇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工作和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督查。督查组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的办法了解实际情况。“望”,就是查看相关资料记录及有关痕迹;“闻”,就是听取村民贫困工作的情况,反映了解群众的心声、心态;“问”,就是询问各村脱贫帮扶干部的工作情况;“切”,就是诊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结症。随机抽查了18个村340户贫困户,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和满意度测评等方式,详细了解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情况。督查中,发现了“群众政策知晓率不高、部分贫困村基础设施较差、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进度缓慢、资金缺口较大、‘双签约’问题引发矛盾、群众满意度仍有差距”等问题,及时上报县委,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积极担当作为。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包联了8个乡镇9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从扶贫政策宣传、帮扶措施落实、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等方面着手带头落实帮扶责任。文城乡南村是全县脱贫攻坚中有名的“难村”,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吉平带领脱贫攻坚小分队进驻南村后,吃住在村委会,多次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和驻村工作队等召开座谈会,约见和接待上访村民50多人次,入户走访140余户村民,征得问题意见374条,梳理出存在“村容村风很差、组织涣散缺失、集体经济薄弱、遗留问题繁多和脱贫粗疏缓慢”等九大问题。确定了“摸清村情、梳理问题、突破难点、化解矛盾、正风肃纪、推进脱贫”工作思路。通过直面矛盾,找准突破口发力整治,极大地加快了南村由落后村向先进村迈进的步伐。

  三、把代表履职与扶贫工作有机融合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主体,是助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载体基础。

  (一)各具特色,脱贫攻坚的督促者。吉县辖3镇5乡,共有县人大代表140名,乡(镇)人大代表389名,活动中,共提出脱贫攻坚建议38件次;结对帮扶贫困户1600余户。各乡镇人大把脱贫攻坚作为代表小组活动、代表联系选民的载体,实现了代表履职与扶贫工作的有机融合。车城乡人大充分利用小组活动平台,采取扶志、扶业、扶难、扶基、扶情的“五扶”方法助力精准扶贫。车城村代表小组在活动中明确提出不求办事多大,只求解急救困的工作思路。贫困户王学堂识字不多,妻子大病后不知如何报销,乡代表李冬梅积极联系县合医办、乡民政所帮助其解决了医疗报销及大病救助的问题。柏山寺人大在道路交通建设和移民新村建设等脱贫攻坚重点工程领域,聘请人大代表当“监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各尽所能,脱贫攻坚的担当者。东关村委辖8个自然村1671人,由于地处城中村,土地稀缺,有部分村民仍然居住在土窑洞里。谭东升是一名县人大代表,也是村委会主任。每到雨季,他都会主动入户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发现群众的住房安全急需解决时,便撰写了关于为城中村村民申请廉租房的建议,成功为本村12户贫困户申请了公共租赁房,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县乡人大代表访民生、知民情、解民意,认真履职,精准发力,促进了全县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各展所长,脱贫攻坚的参与者。专题片《带着群众共富是咱代表的责任》中这样介绍了中垛乡人大代表强战东扶贫助困的典型事迹:“强战东作为天丰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致富不忘众乡亲,一年来,免费为乡里60个贫困户提供5000多吨沼液,并给20多个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带动他们依靠养殖发家致富”。县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吉亮的“代表帮扶工作台账”上详细记录着:“贫困户:屯里镇窑渠村谢来有;致贫原因: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帮扶措施:帮助谢来有进行慢性病鉴定,解决部分医药费、帮助夫妻二人应聘为村护林员,年收入不低于6000元、联系信用社为其发放两万元贴息贷款,用于养殖肉牛。”代表的个人帮扶工作台账上还清楚地记录了代表的帮扶时间、地点、内容及取得的效果。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县乡人大以脱贫攻坚为己任,发挥监督职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勇当“宣传员”“战斗员”和“监督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8月经考核验收,省委批复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作者系吉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