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关键时刻,市关工委举办了一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专题会议。这次专题会很有必要、很有意义,从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必将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本在提高认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把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的必要性、教育的迫切性讲得十分明确,应当很好地去认识、去思考,以期更好地去实践。
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键在立德树人。
优秀传统文化,既然是中华民族的“根”,那她就根植于中国五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既然是中华民族的“魂”,那她就凝聚着中国民族最优秀的道德、精神、文化等。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根”和“魂”的具体体现。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使他们知过往、懂历史,让他们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怎样去,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现在认真学习、全面发展,将来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重点在传承方式上。
传统文化怎么进校、怎么传承、怎么教育,我市的几所学校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及做法,可以归纳为四句话:思想认识有高度、内容精选效果好、寓教于乐方式多、传统现实结合紧。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特别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校长、老师,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积累和底蕴,更好地做到教育的知行合一。要从培养什么样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角度,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德育教育、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建立科学评价的体系,助力学校的教学管理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具体教育方式上,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书本教育,也是实践教育。除了诵读经典,还可以选择适合引进学校、适合青少年学习、能对他们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活动,通过动手、动脑、展示,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别人合作,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一个国家的兴盛,教育至关重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级关工委要主动同教育部门和各学校互相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围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个主题,致力立德树人这个课题,在临汾教育界做出一篇好文章、创出一个好经验、树立一批好典型,为临汾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