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惠萍(左一)为来访者做心理疏导
临汾新闻网讯 随着各省市高考录取分数陆续公布,因高考失利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心理问题高发期再度到来。专家提醒,家长及学生要对此予以注意,尤其要谨防“梦回高考”等问题的出现。日前,记者就此走访了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段惠萍,为大家谨防“梦回高考”心理顽疾支妙招。
记者:高考结束了,不少高考生都有梦中出现类似场景的经历:马上高考了数学还没复习、答题时发现什么也不会、到了考场后发现没带笔……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段惠萍:此类症状是考生心理压力长期积累的表现,一些高考时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考生,如果高考后不正确减压,这种现象很可能会伴随考生很多年。
记者:卷子发下来了,可我一点儿没复习,心急如焚,经常是在一身冷汗中吓醒。”虽然参加高考已过去了24年,不惑之年的刘女士为什么还会经常梦见这样的场景,醒来后还会心有余悸。
段惠萍:这就是典型的“梦回高考”后遗症,做这类梦的人很多。最近,国际睡梦研究协会对2000人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常做5种主题的梦,其中就有“考试失利”。据调查,做这种梦的以男性居多,并且往往已经离开学校很长时间,工作好多年了。因为当年的考试结果很悲催,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未能顺利考试成功。导致心理长期不平衡,又没有及时为自己减压,做心理疏导,造成这种“梦回高考”心理顽疾。
记者:梦回高考”这种现象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段惠萍:如果“梦回高考”频率过多,过分焦虑极易诱发各种潜伏的慢性疾病。例如:某公司的职工阿明,长年累月被“梦回高考”缠绕,阿明的感受是紧张、害怕,内心长期处于焦虑、担忧的状态,但没有引起他的警觉,也无从释放和发泄,都积压在身体里,长久下来,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查出慢性肾炎。
记者:考生该如何应对“梦回高考”这种现象呢?
段惠萍:在考前,家长和孩子要正确面对高考,充分认识到当前社会择业的多元性。高考成绩公布后,无论考得如何,考生和家长都要循序渐进地减压,既不能因考得好而“疯狂”庆祝,也不能因考场失利而过分悲伤。应当将高考看成人生的起点,而非终点。它是迄今为止,所经受的最大挑战,将给你带来力量和勇气,以面对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无数的挑战。如果考生梦到高考的频率过高,建议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
记者:那该如何摆脱“梦回高考”呢?在梦中,那种焦灼的心情真的很折磨人。
段惠萍:当然,同样是高考,落在每个人心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参加过高考的人,都会像刘女士那样“梦回高考”,一次又一次体验那种焦灼的心情。解铃还需系铃人,像刘女士这样“梦回高考”的现象,由于已经持续多年,有必要做心理疏导。同时,在每年的高考季节,刘女士可以走出去旅游,看看高山,看看大海,只有融入到大自然中,才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如果刘女士能加强学习,在别的领域取得出色的成绩,“梦回高考”的现象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刘晚)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