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以肺结核为主,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为加速终止结核病流行,今年2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11月16日至17日第一届世界卫生组织终止结核病全球部长级会议在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召开,目标是:在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内加快世卫组织所有会员国的努力,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部门和跨学科行动,到2030年终止全球结核病流行。
冬季是呼吸道病高发之际,极易引发肺结核。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控科科长张彦萍,张彦萍为市民讲解了结核病防治知识,希望人人重视结核病,科学预防结核病。
记者:什么是结核病?结核病有什么危害?
张彦萍:结核病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除了头发和指甲外,身体任何其他部位均可被结核分枝杆菌侵犯,但最常侵犯的部位是肺部,称为肺结核。
肺结核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人体健康,而且影响生活、工作,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传染给身边的人。所以,一旦患有结核病,一定要早治疗。
记者:肺结核病有哪些症状?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张彦萍:肺结核病有咳嗽、咳痰、低热、盗汗、咯血、胸痛、疲乏、消瘦、食欲减退、妇女月经不调等症状。痰中带有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肺结核病主要是呼吸道传染,当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的带有结核菌的飞沫,被健康人吸入肺部造成感染。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病人一年中平均可传染10人~15人。
记者:怎样发现和诊断结核病?接触过肺结核病人就一定会得结核病吗?
张彦萍: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伴有咯血等可疑症状者,应高度怀疑得了结核病。健康人在接触过肺结核病人后,是否发生结核病,主要受感染结核菌数量和毒力的大小以及身体抵抗力高低的影响,受感染的人群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10%左右。
记者:耐药肺结核和普通肺结核相比有什么不同?
张彦萍:耐药肺结核治疗时间需要18个月~24个月,甚至更长,治疗费用比一般肺结核高十倍以上,而且治愈率较低,甚至可导致死亡。如果传染给其他人,被感染者一旦发病也是耐药肺结核!所以,一定要遵从医嘱,不能根据症状的有无来决定用药与否。
记者:结核病能治好吗?
张彦萍:按照我国肺结核短程化疗方案,坚持全程规范治疗,使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完成方案规定的6个月或8个月疗程,90%可治愈。我市16个县(市)人民医院和市第三人民医院均为结核病定点医院,承担本辖区结核病患者诊断与治疗,通过结核菌素PPD检查、普通X线胸片检查和痰的显微镜检查可诊断肺结核,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均可享受免费抗结核治疗(FDC)药品和规定的检查项目。
记者:如何预防结核病?
张彦萍:就控制结核病而言,发现并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是最好的预防。
(1)尽早发现痰菌阳性和培养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及时给予抗结核治疗及治愈。病人要注意消毒隔离,勤晒衣被。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大声谈笑应将手捂住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3)新生婴幼儿应及时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预防粟粒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最好措施。
(4)勤开窗通风,锻炼身体,合理膳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记者:学校怎样才能开展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张彦萍:今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教育部印发了《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要求所有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将结核病筛查纳入新生入学健康体检项目中,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结核病散发疫情和聚集性疫情的处置流程,要求学校强化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对发现的肺结核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要依法依规,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迅速根据情况开展筛查。定点医疗机构对确诊患者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对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等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单位和个人责令改正,对报告不及时、疫情处置不力等原因造成疫情扩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记者 刘晚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