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黄瓜价格较高,菜农往往会抓住这段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的好时机,让蔬菜集中上市,以获取高产高效益。但是经过春节期间“超负荷”的生产,蔬菜植株营养透支严重,抗逆性降低,很多菜农反映温室黄瓜出现长势弱、病害多等问题。针对当前生产中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翼城县菜业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张健。
记者: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温室内的温度也回升起来,那么黄瓜在温度调控方面有什么要求?
张健:这就需要菜农不断调整温室内的温度,黄瓜结瓜期温度管理要求,白天上午温度保持至25℃—32℃,最高不超过35℃,使植株处在最佳温度,温度超过25℃,需要开顶端风口,通风降温排湿。放风口由小到大,下午温度保持20℃—25℃, 前半夜温度保持15℃—20℃,有利于光合产物输送和转化;早晨温度应保持12℃—15℃,夜温超过15℃时,应灵活掌握放草帘的时间或者草帘不完全放下,或者整夜放夜风,或者减少草帘数量等措施,使夜温保持最佳温度。
记者:春季管理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农民朋友?例如在光照管理、水分管理、营养管理上。
张健:春季光照时间要比冬季延长,光照强度也逐渐增强,日光温室黄瓜应做到早揭晚盖,尽可能地让植株多见阳光,使黄瓜产量越来越高。如果光照过强,温度超过35℃,可采取放部分草帘进行遮阳,或喷洒遮阳剂降温。
在水分管理上,春季温室内温度高,光照强,蔬菜产量较高,蔬菜的需水量远远高于冬季需水量,根据天气、苗情每7-10个晴天浇一水,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大。浇水时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如果天气马上要变,最好等阴天过后再浇;浇水后注意提温排湿。
在营养管理上,蔬菜在浇水的同时应随水冲施肥料,肥料的选择应根据苗情灵活掌握。对于苗子弱,根系生长差,应选择养根素(甲壳素)配合雷力高氮肥,每亩用养根素2公斤加雷力高氮肥15公斤;对于长势旺盛的苗子,应选择文通硝酸钾,亩施15公斤;对于长势正常的植株,可选择高氮高钾水溶肥,亩施8—10公斤;要保证苗子持续正常生长,用养根素、或腐殖酸配合水溶肥。叶面补肥也是调整植株长势较好的方法,一般用太阳神(甲壳素)加481(芸薹素)加进口磷酸二氢钾300倍液叶面喷施,这个配方可使植株生长健壮,发病较轻,用药产量较高。
记者:植株调整是果实生长的关键期,这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张健:生产中要及时摘除卷须、雄花、侧芽,减少养分消耗;当植株超过吊绳时,应及时放蔓,放蔓时应选择下午进行,放完后应喷施细菌性杀菌剂,放蔓的方法是先把植株慢慢竖直放到地下,植株龙头在同一方向,呈一条龙的形式进行放蔓;放到地下的叶片,应分批地逐渐去掉,不可一次性去掉,保留叶片13—15片叶子,随着外界气温回升,如果温室内温度持续走高,可在地面保留部分叶片,降低地面土壤温度,延缓植株根系衰老。
记者:防治病虫害对于黄瓜的管理来说至关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防治?
张健:春季黄瓜上的病虫害逐渐加重,有些病虫害会大爆发。如黄瓜上霜霉病和黄点病等病害,虫害有蓟马和白粉虱。
霜霉病和黄点病采用生态法、药剂和营养等多种措施防治。在防病的同时必须调整植株营养。霜霉病可选用银发利、凯特、霉多克、艾菲乐等药剂。如果黄点病和霜霉病混发,需要黄点病药配合霜霉药再加上叶面肥喷雾。蓟马和白粉虱可选择阿维菌素加联苯菊酯、或巴斯夫除尽药剂喷雾,一般每5天一次,连喷2—3次。
记者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