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恶意抢占多些文明乘车

2014-06-09 21:31: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公交抢座老少互殴”六旬大妈坐4岁娃腿上”公交车抢座丢了性命”……频繁上演的“公交大战”不禁让人瞠目结舌,我们的公共道德去哪了?在倡导大美临汾的今天,我们身边是否有类似让人无奈的行为呢?与美丽的环境相匹配,公民的素质是否能做到不断提高呢?在让座问题上,到底应该是老让小还是小让老呢?我们一起听听大家的看法,让公共道德回归本真。

 

以老为尊 倡导道德“新规范”

近年来围绕公交车让座引发的各种纷争屡见不鲜,作为公共道德的体现,尊老爱幼”历来是被人们尊崇的传统道德,然而乘坐公交时应该被尊重的老年人不时被“视而不见”,或者因为年轻人恶意抢座而导致老年人受伤的情形屡见不鲜。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老年人,听听他们乘坐公交车的经历,以及对于公交让座行为的看法。

63岁的市民康建中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坐车经历,有很多次当他走进公交车车厢时,坐在座位上的年轻人都会忽然“忙碌”起来,或者“睡着了”,或者“看风景”,他也只能无奈地站着。“我觉得年轻人其实挺累的,工作压力又大,每天还得挤公交,所以我也不想和他们抢座位,当然主动让座的人我还是很感谢的。”康健中表示,他认为有些老人觉得自己年纪大,就应该被让座是一种片面的看法,人们应该相互理解,老年人应该体谅年轻人。

72岁的市民赵新民表示,老年人有时候也很“委屈”,好多人抱怨老年人不体谅年轻人,非得在上班高峰出门遛弯买菜,和工作劳累的年轻人抢座位,但是老年人在上班高峰期乘坐公交车也许是有重要的事。“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时常需要往医院跑,有时候不得不在上班高峰期出门挤公交,却被误会成‘凑热闹’实在是委屈。”赵新民说道。

采访中很多老人表示,在让座问题上,一些老年人因为年轻人不让座就对其大加斥责,甚至是动手打人,对于这些“为老不尊”的老年人行为应该制止,人与人之间做到相互理解,而身为长辈的老年人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应是一种良性互动,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是应该的,也是一个社会基本的道德需求,而在上下班的高峰期,老年人理应对年轻人多点理解与体谅,尽量不要和年轻人挤占公交资源。(记者 潘华玲)

 

文明之花 开得更加鲜艳

公交车是人流量较密集的场所,关于让座这个话题,真是不叫人省心,网上经常有关于让座引发的不愉快,要么“为老不尊”,要么对老人“视而不见”,让座虽不是强制执行,但引发的确实是对一个社会道德和社会良好风气的思考。6月8日,记者走访了市公交公司了解我市公交在让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我们一直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的旅客,采取设立不同颜色的‘爱心座’,并在显著位置有标语提示;还在员工培训的时候,专门把帮助让座这一项作为重点进行培训。”公交公司优服部主任孙勇虎说。

随后,记者跟随孙主任上了一辆8路公交车,后车门对面一排座椅的颜色与其他座位的颜色不一样,孙主任说,这些座椅是专门为那些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准备的,平时要没有那些特殊旅客的情况下,其他普通旅客也可以坐上去,但是要是有特殊旅客上车,一般情况下旅客都会把座位让出来。

等车行驶到临钢厂区的时候,有个60多岁的老太太上车了,司机立刻用话筒提示,请旅客们为这位老人让个座位,当时车上已经没有空位了,只见前面有个小伙子立马起来示意老人到那边坐,可那位老人却笑道:“谢谢你小伙子,你坐吧,我自己带了个小马扎……”这一幕,让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到了那位老太太的身上,只见老太太扶着座椅靠背慢慢走到一个单排靠车尾部的地方把小马扎打开,坐在了自带的马扎上。

随后记者凑过去和老人搭话:您平时都这样坐车吗?”我每天都要出门,到广场跳健身舞,所以坐公交特别方便,这趟车的老人很多,叫别人让座挺不好意思的,所以我自带了个折叠的小马扎,这样也不容易在车辆避让或紧急刹车时摔倒……”老太太的几句话,让周围的不少人竖起了大拇指,并对老太太的做法称赞不已。

“其实,在咱们这里,文明礼貌、文明出行,一直都做得很好,一般情况下,只要有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上车,都会有人主动给他们让座。8路车,老人比较多,所以这样和谐的一幕经常会发生……”孙主任说,隔一段时间公交公司的各科室领导都会轮班去站点上导乘,引导广大市民文明乘车,并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上下车搀扶。公交公司对那些特殊群体的帮扶是为了让文明礼让之花在临汾开得更加鲜艳。(记者 郝海军)

 

尊老爱幼 继承中华美德

在生活中,公交车成为了很多人上下班出行的代步工具,上车找个座位,也在普遍乘客心里达成共识。6月3日,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乘车的年轻人,针对“如果自己有座位,会不会让给老年人?在让座后会不会‘收获’感谢”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走访。

当天上午7时许,正值上班的高峰期,记者在位于秦蜀路党校附近的公交站牌前看到,在等车的人群中,以年轻人居多,在谈到上述的问题时,一名李姓乘客告诉记者:一般遇到老年人乘车都会主动让座,或是一上车就直接坐到后面,一般不坐‘专座’,没座位的情况下,也不会和老年人抢的。”李先生说。

“只要是头发花白的我都会让座,有一次坐公交车回家,背着书包抱着羽毛球拍坐着,后来给个老奶奶让座,她一直都在感谢,而且无论如何都要帮我拿球拍,心里真的很开心。”一名等车的学生对记者说,我上学要换两次车,起点到终点,经常能遇到很多早晨锻炼的老人,我让过几次座,他们有些都不愿意坐,甚至有几次是被老人硬拽去让我坐下,感觉老人们很热情。” 随后,记者来到了位于百汇附近的公交站点,询问了正在等车的年轻乘客同样的问题,大部分乘客表示,如果遇到有老年人上车,他们都会主动让座的,甚至有部分乘客表示,会提醒周边的年轻人给老人让座,但也遇到过“被误会”的经历。

乘客李女士告诉记者:记得有一次刚上了一个夜班,是下午6点到早上8点半的,由于太困,上车后我就打起了盹。走了几站,隐约感觉到有个人在推我,并说着什么,大概意思是,这年轻人太没礼貌了,一点教养都没有,见到老年人上车还装睡,这一大早有什么瞌睡的……我当时就无语了,本来很想起来让座的,可是听到这样的说法后,真的很无奈……”在采访中,虽然很多乘客就乘车时遇到的尴尬问题七嘴八舌,但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年轻人都会主动将座位让给老年人,甚至有乘客向记者娓娓道来公交车上听到的公益广告语:“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您看到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乘客上车后,请主动将座位让给他们……让文明之花开放在古城临汾!”(记者 亢亚莉)

 

文明礼让 点滴小事做起

一个城市的文明体现在方方面面,而文明不是一句空话,更多的是需要在点滴行动中、微小细节处,感受城市文明的脉搏。就公交车而言,一个简单的让座行为,便可对当地的文明发展“窥探一斑”。6月4日,记者乘坐公交车,亲身体验,近距离感受了一下公交车上的人情冷暖。

中午12时许,正是下班高峰期,记者乘坐7路公交车时看到了温馨的一幕。在平阳广场附近站点上来一位七旬老人,众人看到忙让座,起初先是靠近司机后座的乘客让座,老人边摆手边对那位小伙子说:我再过两站就下,不用麻烦你们。”于是老人往后门方向走去,在这个过程中记者看到,乘客依次站起来抢着让座,却都被老人婉拒。最后,老人“拗”不过一位年轻的乘客,在最靠后门的位置坐了下来。经历了这场让座小“风波”,老人告诉记者:我很感动,年轻人也很辛苦,我尽量不想麻烦他们。”而让座的年轻人对这位七旬大爷说:“看您站着,我们坐着,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我这个位置靠门也方便你下车,让座是应该的,您安心坐着就好。”下午16时30分,记者在8路公交车上也看到了几幕让座的“温情画面”。一位年过7旬的老奶奶刚上车,就有一位与她年龄相仿的老大爷朝她打招呼。大爷本来坐在靠后门的位置,但看到这周围都没有空位了,就招呼手上提着蔬菜的“老朋友”,坐在他的位子上。在几番推来让去后,老奶奶最终坐在靠门的位置,而那位大爷径直走到了后边有台阶的位置坐下。旁边一位小姑娘对同伴说“真是一位绅士。”几站过后,车上的人越聚越多,5时许又上来一位老人,却被簇拥的人群“挤”到了最前面。此时,记者看到,靠近老人的座位已经被其他老年人给“占”了,而距离老人最近的位置,有两位90后的年轻乘客,在看见老人上车的一刹那,迅速低下头各自玩起了手机,完全不予理睬。

就这样,一站过后,看到老人依旧站在车厢内晃晃悠悠,司机师傅连忙对车厢内全体乘客进行了连续性的“安心让座广播”——“请为老、弱、病、残、幼及需要帮助的乘客让座,谢谢大家。”这边广播的话音刚落,只见车厢那头,一个80后的年轻人这才略带尴尬地起身,招呼老人赶紧坐了下来。

将近一天的乘车体验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年轻人都会主动给老年人让座,同样,多数老年朋友也会对晚辈们的“文明礼让”报以真诚的谢意。“看到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就会想起我的爷爷奶奶,谁家都有老人,今天我给他们让座,也许明天就有人给我爷爷奶奶让座,想到这儿我就很开心。”刚刚让座的乘客发出了感慨。(记者 成华 实习生 杜臻)

     

责任编辑:刘静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