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重大的发展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和政治问题。今年,临汾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改革创新年、转型攻坚年、环境提升年、服务群众年活动。为更好地落实这一重大工作部署,市铁路护路联防领导组紧紧抓住“打造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这项工作,将其作为落实“四个年”活动的主要抓手。生态铁路带将会促进“百里汾河平安法治带”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的发展。
临汾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铁路护路联防领导组副组长张东红介绍说:“我市生态铁路带长约636.5公里,以铁路为轴线,辐射两侧各两公里,宽约4公里。生态铁路带既是一条自然生态带,又是一条社会生态带,包括平安法治、文明文化和生态优美三个方面内容。600公里生态铁路带的建成将会是展示临汾人文、生态、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一个窗口”。
据记者了解,全市“打造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部署会议后,各县(市、区)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由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组。专题部署,积极行动,科学规划,紧紧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好季节,在铁路沿线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扎实推进生态铁路带建设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襄汾县把生态铁路带建设纳入到生态县建设和全县植树造林总体规划,预计用5年时间完成辖区铁路线(南同蒲线、大西高铁)两侧8000亩的荒山、荒坡、荒滩的绿化和生态林、经济林建设任务。今年,襄汾县把铁路沿线的植树造林作为全县绿化工作的“五大工程”之一,确定了“两点一线”生态铁路带建设年度工作目标。“两点”即结合生态铁路建设和园林村镇建设标准,完成好铁路沿线邓曲村和贾庄村的绿化建设任务。“一线”即打造南同蒲线丁村——官滩8公里生态铁路示范区段,目前已完成这一区段安全保护区内的绿化任务;曲沃县高度重视生态铁路带建设工作。县政法委、护路办、林业局等相关人员深入铁路沿线实地调研,认真听取建设规划、试点建设落实情况和绿化用地情况。县林业局因地制宜做好了绿化示范路段的规划和预算,选择适栽树种,开展植树造林。从3月2日-3月25日,顺利完成南同蒲线656km-660km处,共计347.25亩示范带的植树造林工作;侯马市从整治沿线环境入手,推进生态铁路带建设,并召开专项会议,对铁路沿线、车站、广场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护路办组织城建、卫生、各乡办、村(社区)等单位对铁路沿线存在垃圾、乱搭乱建等问题的区段进行整治;尧都区护路办、林业局联合深入铁路沿线调研、勘察,进行详细规划,把南同蒲线607km-610km、620km-625km。合计9公里作为今年的绿化任务;洪洞县铁护联防领导组和林业局共同研究制订了实施方案和五年规划,设计绿化总面积为2429.8亩,分阶段实施;翼城县护路办与林业、绿化及各乡镇联合,在实地调研和认真摸排的基础上,绘制了规划示意图,选择9个区段合计10.3公里作为今年生态铁路带的绿化任务;霍州市护路办积极协调林业部门,计划在南同蒲线退沙区段两侧200余亩荒山、荒沟种植各类乔木、灌木2万余株;蒲县召开专题会议,把生态铁路带纳入“生态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把铁路和公路生态袋建设一起抓,预计利用3年时间完成造林4.3万亩,打造一条绿色长廊。
也许我们曾无数次乘坐火车远行,却不曾留意窗外的风景,但变化却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5月23日,记者随同“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调研督导人员一行,从侯马坐火车沿途查看了辖区南同蒲线生态铁路带建设情况,亲身感受到了生态铁路带建设成果。目光所到之处树更绿了、花更艳了……万物蓬勃,更显生机盎然。当列车行至襄汾段时,大家都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近处,新栽的国槐与挺拔的枫树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远处,成片的官滩枣林与蜿蜒的汾河更展现出了“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生态蓝图。K866次列车长程秀莲向我们叙说着自己的感受。“我跑这条线将近20年了,我是临汾人,每次走到这一段,我就特别想往外多看一眼,这些年来沿途发生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特别是近两年,窗外的树越来越多了,环境越来越美了,沿途人们的护路意识越来越强了,行车的安全系数也越来越高了……总之一切都变化太大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打造六百公里生态铁路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部分路段环境差等问题,市铁路护路联防领导组将以一抓到底、久久为功的精神,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年一年持续抓下来,最终把我市辖区600公里铁路建设成平安铁路、人文铁路、生态铁路、美丽铁路!
本报记者 景文婷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