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催热“消费潮”

2010-08-24 09:1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小学生: 文具书包样样换新

近日,在我市许多大型超市及学校附近的文具用品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文具、书包,不少父母陪着孩子来选购新学期的“开学装备”。一些超市还推出了针对学生购买学习用品的促销活动。在万佳福超市家乐店里,来购买文具的学生和家长还真是不少。一个小男孩指着文具用品架上印有灰太狼头像的旋笔刀嚷嚷着:“妈妈我要‘灰太狼’的这个。”小男孩的家长说:“每个学期都要重新买一套学习用品,不愿意用旧的,也不用剩下的铅笔头,书包也是一年一换。每次开学少说也得花个一二百元。”站在一旁的另一位学生家长说:“孩子喜欢卡通的、好玩的文具,就连包书皮的纸也要卡通的,这不?就这几张纸花了二十多。现在的文具都比较贵,随便买一些铅笔、铅笔盒、本子之类的,就得花好几十块钱。孩子们上学什么都不缺,真不知道他们用着这些花花绿绿的文具,还能专心听讲吗?”

    中学生:追捧品牌消费

相对于小学生而言,中学生的“开学消费”可谓是“更上一层楼”。记者留意到,商场里针对中学生的各种辅助学习用品,功能更多,价格更高。
“女儿开学上初一,因为许多小学同学都有手机,这几天嚷着要我给她买,让她用旧的还不干,非要买新的。”家住市区五一西路的王丽无奈地说。前几天,应女儿要求,给她买了一身新衣服、一个新书包、一部中英文电子词典,还配了一副新眼镜,花了大概1000多元,但是这两天女儿又嚷嚷着要买手机,说是同学们都有她没有,很没面子。王丽说:“现在这些孩子越大越追求名牌,衣服不是品牌的不要,手机用旧的不行。就怕她买了手机只顾着发短信聊天,耽误了学习。”
开学前夕,除了商场之外,书店也是学生及家长必去的地点之一。8月21日,记者在市区几家书店看到,陪孩子选购参考书的家长络绎不绝。一位正在帮孩子购买参考书的家长说:“每学期开学,孩子都要求我们买一大堆的参考书,平时也不见他怎么看这些书,有的书一学期下来都还是崭新的。可孩子明年就要考高中了,只要他说什么书需要,我们就买给他,不买就怕耽误了学习。”新华书店一位工作人员说,每学期开学,来书店的学生要比平时多几倍,各类参考书也是供不应求。

大学生:数码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各大高校报到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大多数准大学生们早已准备好了开学入校的行李。比起中小学生来,准大学生们的消费可谓是档次更高、花费更多。而行李中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外,也绝少不了一些高科技通讯及娱乐用品,比如笔记本电脑、相机、手机、MP4等数码产品。我市一家电脑城的负责人说,近期卖场内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数码产品销量较前段时间增长了许多,大部分销量来自于那些准大学生。一位即将去武汉上大学的准大学生小于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入学装备”:一个在安达圣购买的品牌行李箱699元,一台联想笔记本电脑价值6000元,一部新款诺基亚手机1900元,一部sony的MP4价值约1000元,一身耐克的秋季新款运动服和一个同品牌的运动背包总共消费近2000元……粗略地计算一下,这箱入学行李就已花费过万元,然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件生活用品没有计算在内。小于的妈妈说:“孩子从小没有离开过家长,现在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他有什么需求我们都是尽力满足,恨不得给他搬个‘家’过去。行李怎么准备都觉得不够。”对于进入大学要带什么行李的问题,同样是准大学生家长的王妈妈看法却大有不同:“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之外,我只给他买了一部新手机,一是方便联系,二是奖励他考上了大学。除此之外并没有准备其他的东西。”王妈妈说:“我是工薪阶层,我告诉孩子父母赚钱不容易,供他上大学是为了让他学知识,将来找个好工作,不是为了让他去攀比。上了大学就要自己支配生活费了,要学会节约、理性消费。”

专家建议: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新学期给孩子购买学习用品本无可厚非,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消费需求可谓是有求必应,甚至不惜重金去购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奢侈品。一些原有的学习用品并非不能用,只不过是旧了、过时了,就要淘汰旧的换新的。
面对新学期火爆的消费潮,山西师范大学王教授表示,学生都处在成长阶段,消费心理不够成熟,缺少判断是非的能力,在配置孩子的学习用具的时候,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购买文具要讲求实用性,不要盲目消费,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些奢侈的文具用品完全没有必要,如果学生一味追赶潮流、追求高档,不仅会让学生们相互攀比,同时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对于自制能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来说,包装精美、功能多的文具反而更容易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