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化学品要上我们的餐桌

2010-12-27 09:1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随着地沟油、毒筷子、红心鸭蛋、有毒奶粉、黑心餐盒、人工奶油、面粉添加剂等等事件的屡屡曝光,人民日报》记者也曾在农资部门做过调查:用于蔬菜整个生长周期的各种农资达30余种,效果就是各种蔬菜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大的可硕大、小的可娇小、圆的可倍儿圆、直的可通直、亮的可透亮,绿的可翠滴。新近又爆出北京小学生张皓通过实验检测发现,市面上销售的很多蘑菇都是经过漂白处理。
提心吊胆的人们,不知道究竟还会有多少餐桌安全问题没有被曝光?究竟还有多少化学品要上我们的餐桌?在从未有过的物质丰富面前,无辜的人们意外地遭遇了一日三餐“吃的烦恼”:买菜不知道该买漂亮美观的,还是营养不良的?在外用餐该使用一次性筷子,还是重复使用的筷子?买面粉该选择白的、还是黑的?早餐是买块儿奶油面包还是买个烧饼?值得注意的是,率先发现或披露餐桌安全问题的多是媒体、专家或相关行业业内人士,而经常对餐饮行业进行执法检查的监管部门却总是后知后觉,甚至还时常自欺欺人地表示:未发现地沟油流入我市”、没有发现已被曝光的‘毒筷子’”。感情这些有毒有害产品从来就没有进入过流通领域,更没有上过百姓的餐桌,媒体和有关人士完全是在杞人忧天?如果说是不是有“毒筷子”还很难证实的话,那有没有地沟油只要看餐馆的泔水都去了哪里就很清楚了。
在对黑心商人表示愤慨的同时,我们当然有理由对监管部门表示失望。质监、工商、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部门,个个都对餐桌安全问题负有监管之责,但该管的一样也没管好。一出了事,首先不是检讨自己的工作失误,而是千方百计推卸责任。如郑州市的质监部门、工商部门和卫生部门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就不约而同地表示:地沟油主要不归我们管。”
监管部门不尽职尽责,主要是相关的问责机制不健全,对失职执法人员的处罚太轻。很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失职官员也只是受到记过、免职等处分。风头一过,又能官复原职或异地做官,更别说这些一时还无法显现危害后果的“黑心餐盒”、毒筷子”和地沟油了。监管部门对上述问题不上心也就不奇怪了。
要确保百姓的餐桌安全,恐怕单靠处罚餐饮企业还不够,必须把失职的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一并纳入处罚范围。一方面要完善监管法规,避免出现监管漏洞甚至监管真空;另一方面也应严格奖惩机制,对监管失职人员给予重罚,让司法实践中的“渎职罪”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老百姓一个真正的“吃得放心”!

(卫博)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