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实施三年 得失几何?(图)

2011-06-01 09:0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农贸市场 免费塑料袋随意送


一位女士买了几个土豆,老板熟练地扯了一个绿色塑料袋递给她。“这么薄,撑不住吧?”“再多给你套一个不就行了。”老板边回应着,边顺手又扯下一个递了过去。
“一斤青菜有时才一块来钱,一个塑料袋就收费两角,每种菜需要一个,光塑料袋都要花块把钱,这样顾客能乐意么。”一位卖菜的师傅对记者说,“我们也知道‘限塑令’,但菜场和超市不一样,如果你要收两角钱的袋子钱,顾客转身就去别家买了,如果因袋子钱提高菜价,更没人愿意来买了。”
5月26日,在市区体育北街早市,记者也发现,商贩们提供的五颜六色免费塑料袋随处可见。来来往往赶早市的市民们,要么是手里提着,要么是自行车车筐里堆着,都是一些装着不同东西的塑料袋。在一些早餐摊点上,商家还用它们盛装食物,或把塑料袋套在碗上,免去洗碗的繁琐程序。在几个卖菜的小摊上,当记者问起“有没有环保袋”时,这些摊主们都茫然地摇摇头。
“我也知道布制袋环保,但是买菜时用它却很不实用,很多蔬菜不是土就是泥,用环保袋装,弄脏了还得清洗,挺麻烦,确实没有塑料袋方便。”一位正在挑选大蒜的市民说。

街头游贩推销 安全谁来鉴定


在菜市场,拿起一些摊贩提供的免费塑料袋,你会发现,这些塑料袋都非常薄,有些袋子染色不均,还有种怪怪的味道。当问起摊主们这些塑料袋从哪儿买来时,他们说,经常有人推着车到市场卖,三四块钱一把,划下来也就几分钱一个。市场上也有卖的,很便宜。记者在菜市场西北角的一个日杂摊点上看到也有出售这种塑料袋的。随手翻开一捆,用手上去摸一摸,手上会感觉有一层粉末状的物质。“这袋子可以装吃的吗?安全么?”“好多人都在用,没听说有谁吃出病来的。”老板并未直接回答记者的提问。
“你这塑料袋有毒么?”面对记者的质疑,市区体育街一家饼子店的老板似乎觉得有些可笑。“你看我的袋子这么白,绝对没问题。”但拿起塑料袋,你会发现,这种白袋子非常薄,还有白点分布,摸起来也有些粗糙。
家住财神楼的董师傅每天都来早市买菜。孙子爱吃油条和老豆腐,孙女喜欢喝胡辣汤,在早市上转了一圈,董师傅手里多了六七个塑料袋。其中一些是装了带回去吃的早餐。记者问他,不担心这些塑料袋有毒么?他说,有时也担心,但大家都这么用,也就随大流了。主要是方便,因为买的东西品种多,又不能放在一起,所以只能这样了。

超市规矩 已然形成


市区科委巷万佳福超市,正在结账的市民李女士说,国家颁布“限塑令”的意图很明确,就是通过收费来降低塑料袋的使用数量,以达到减少白色污染的目的。“限塑令”刚实行时,也许会有效果,就像电视上说的那样“明显减少”。但两三毛钱一个塑料袋,对一般市民来说,不是什么大消费,而且还很方便。经过一段适应期后,市民又会很快习惯花小钱买方便,这时,塑料袋使用率就会很快回升。“又没有替代品,布袋子成本高,反复使用还不卫生,不用塑料袋,用什么呢?”李女士这样反问记者。
“不是我不支持国家环保政策,有时早晨出门时也想着带个袋子,但总忘记;有时记起来了,但还要出去办事,想想带个袋子也不方便,也就作罢。”市直单位工作的陈先生说,“‘限塑令’好是好,但是它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也是不争的事实。”陈先生总是每天下班路过超市时,买点菜回家做饭。他觉得,虽然多花了两毛钱,但却挺方便。
在超市,记者从收银处了解到,自带塑料袋大多为中老年消费者,很多年轻消费者都没有带塑料袋上超市的习惯。采访过程中,一些消费者对“限塑令”颇有怨言,他们认为,在“限塑令”的一纸法令下,商家不再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而是收费。免费变成收费,商家当然乐意,不管是不是按成本价出售,反正收入肯定是增加了。这样,“限塑令”就变成了一把商家收费的“尚方宝剑”,把环保责任推给了消费者,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的问题。

    替代用品 亟须推行


针对塑料袋替代品,我市一位环保人士说,目前,在我国北京、河北等地已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效果挺好。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国家“限塑”的先进做法,像制作纸袋、以旧换新、免费回收等等。他希望我市在这方面能加快步伐。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