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许多学生都想利用这一难得的假期从事一些短期工作,不仅可以充实假期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为将来进入社会提前“预热”。然而,在外打工是否需要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和用工单位发生纠纷,又该如何维权呢?为此,记者对“暑期工”市场进行了一番“打探”。
刘亚丽是今年“高考大军”中的一员,考试结束后应聘到一家快餐店打工。每天的工作时间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月工资也就几百元钱。“出来打工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刘亚丽感慨地说。
当问及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时,刘亚丽说:“刚进店的时候,就交纳了服装押金(离开时退还押金),当时公司不仅和我签订了劳动合同,而且对合同的每一项条款都给予了明确的解释。”与刘亚丽相比,在饭店做服务员的许慊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刚上班,饭店就要求他花200元买一套工作服(实则衣服价格不到100元)。工作几天后,饭店方就以许慊工作不用心为由,准备扣他的工资。
“本想趁着这个假期好好地工作,积累一些社会实践。可现在觉得打工太难了,真想不干了。”许慊说,当时,饭店方就表示,如果中途离职,将不予结算工资。而至于签订劳动合同,饭店方表示:“‘暑期工’也就干两个月,不需要签啥劳动合同。”许慊无奈地说。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德克士、肯德基等商家,其中,大多商家均很注重“暑期工”的合同问题,在聘用“暑期工”之前,都已制订好了一套针对聘用“暑期工”的劳动合同,在具体内容上,也都明确了在暑期工作中、结束时一旦发生工作问题的处理方案。
史婷是一位餐饮业管理人员,她告诉记者,现在的“暑期工”招聘已经结束了。在正式上岗之前,聘用人员要有7-10天的培训,然后才可以在餐厅正式工作。
当问及该快餐店在聘用人员前有无签劳务合同,史婷表示,不仅会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必须具备有健康证明才可以上岗。“我们这里的服装都是统一的,在工作前需要缴纳一定押金,工作正式结束后,则会悉数退还。”那么,暑期打工者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签订劳动合同又该注意那些重要条款?记者就此咨询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一大队队长闫建信。
“‘暑期工’大都是在校学生,因此在外打工时,要多加注意,谨防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在找工作的时候,如果是通过中介,一定要注意查看该中介的相关资质是否齐全,以免上当受骗。”闫建信说,在进入工作单位前,一定要签有一份劳动合同,书面书写的协议也可,协议内容一定要有基本的内容,比如工作内容、月工资、工作时间、安全卫生条件及工伤保险或意外伤害保险的问题等,最后自己保留一份。
此外,闫建信提醒打工者,在工作期间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工作结束后,及时向工作单位索要工资,同时应保留在工作单位的有关物件,以便向相关部门反映时,作为维权的依据。(记者 成华 杨美妮)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