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8时整,送水工李建刚都会准时来到送水站开始一天的工作,而这一干就是4年多。9月6日13时,记者来到李建刚工作的某矿泉水送水站——在一间不到30平米的房间内,装满了近千桶水。记者穿上该送水站的工作服,准备陪同李建刚去体验送水工的工作。
14时许,已经有6位用户打电话要水了。李建刚将6桶水装上摩托车,我们的送水工作便开始了,此时的天空依然飘着小雨。
“第一站,咱们先去浍滨街西一巷的锦贤园,这个用户住在4层。”到达目的地后,为了真正融入这个角色,记者拒绝了李建刚的好意,独自从摩托车上搬下20公斤的桶装水扛到肩上,起初还能大步行走,但上到二楼时就已经气喘吁吁。“你歇会儿吧,让我来!”李建刚准备从记者肩上接下水。“不用了,我能行。”记者道。但此时,记者一直在不停地给自己打气:一定要挺住,坚持就是胜利。好不容易到了顾客家门口,记者已经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嗓子也干涩得生疼。
“能一口气把这么重的一桶水搬到4楼,已经很不错了,接下来让我干吧。”进屋后,李建刚熟练地将水桶外层的防尘膜撕掉,带上一次性手套和鞋套,再把桶口的收缩膜压掉,用力搬起水桶装到饮水机上。
他说,带一次性手套是公司要求做的,为的是保证桶装水的卫生。当我们收好水票离开时,顾客并没有因冒雨送水而道谢,之后的许多顾客也都是如此。李建刚说:“这还不算什么,最让人心酸的是用户的不理解,有时由于天气情况、路况不好等原因,水不能及时送达,一些用户就会发牢骚,甚至谩骂。有的打了电话要求送水,可是赶到时却吃了闭门羹,还有的甚至会把地址说错,根本就找不到人,把时间白白浪费。”送水工作,虽有许多心酸,但其实也甘甜。
“下一个顾客是秦村宿舍家属楼3层。”在路上,李建刚对记者说,“并不是所有人都不理解这份工作,有些顾客令我特别感动,比如这一家……”原来,在今年7月中旬,李建刚像往常一样送完水准备离开,回到店里时发现身上装的270元钱不见了,这可急坏了他。
“270元钱是我10天的工资呀!”由于送水的地方比较多,李建刚根本想不起来自己到底把钱丢到哪里了。但没过多久,秦村宿舍的一位顾客打来电话,询问他是否丢了钱。“跑过去时,人家一分没动地还给了我。那时,我还拿出100元钱表示感谢,她不但不要,还说了一句让我至今想起心里都暖暖的话:‘你们赚钱这么辛苦,我怎么会昧着良心捡到不还’。”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他感动了很久,只要到她家送水,李建刚都不会收她的钱。
当日16时,记者又陪同他送了两桶水,便停止了当天的工作体验。一方面是自己已经感到力不从心,手脚也不听使唤;另一方面由于记者的“拖累”,李建刚已经对很多用户说了很多声“对不起”,因此记者感到特别惭愧。还没来得及向他说声谢谢,他的手机又响了……“有人叫水了,得马上回去。”他迅速地骑上摩托车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任务。
记者手记: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